成语拼音:lǎo tiān bá dì
成语解释: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老年人
繁体字形:老天拔地
英文翻译:too old to move about with ease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拔: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剑。拔刺。拔了一颗牙。拔了祸根。2.吸出(毒气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选(多指人才):选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类拔萃。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拔敌军三个据点。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老天拔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事物历经岁月沧桑,或指代广阔无垠的天地。比如:“站在这片老天拔地的黄土高原上,风声里仿佛还能听见千百年前戍边将士的呐喊。”这里的“老天拔地”既描绘了地理的壮阔,又暗含了历史的厚重感。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适合用在怀旧场景?举个例子,老张翻出泛黄的相册,指着照片里坍塌的老戏台说:“这老天拔地的地方,当年可是村里最热闹的地界。”短短一句话,既点明了场所的破败,又勾连起记忆中的鲜活画面,比直接说“历史悠久”更有画面感。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成语在方言中使用频率更高。我曾在山西古村落采风,听八十岁的李奶奶用当地方言念叨:“这些老天拔地的老槐树,比我爷爷的岁数都大哩!”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反而让成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说明语言本就该活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
现代人或许觉得“老天拔地”过于文绉绉,但换个角度看,当我们说“这个老天拔地的互联网时代”,是不是瞬间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触摸?它提醒着我们:再新的技术也建立在人类文明积累的土地上。下次看见古城墙边的摩天大楼,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种时空交织的奇妙感。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成语就像烹饪时加香料——适量提鲜,过量则腻。比如描述登山经历时,“穿过老天拔地的原始森林”比连用三个“古老”更生动;但若是用在科技展介绍5G技术,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关键在于找到传统语言与现代语境的连接点。
最后留个小思考:当我们说某个地方“老天拔地”时,是否也在不自觉地丈量着自己与天地、与历史的关系?或许这正是汉语的魅力——四个字就能撑开一片让想象力驰骋的天地。试着在下次写游记或回忆往事时,让这个成语成为你表达中的点睛之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