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成语解释: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成语出处:周作人《杨柳》:“大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的大题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用于号召人
繁体字形: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英文翻译: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untry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兴:[xīng]1.兴盛;流行:复兴。新兴。现在已经不兴这种式样了。2.使盛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3.开始;发动;创立:兴办。兴工。兴利除弊。百废俱兴。4.起;起来:晨兴(早晨起来)。夙兴夜寐。5.准许(多用于否定式):说话要有根据,不兴胡说。6.或许:明天他也兴来,也兴不来。7.姓。[xìng]兴致;兴趣:豪兴。助兴。败兴。雅兴。游兴。
亡:[wáng]1.逃:逃亡。流亡。2.失去:亡佚。亡羊补牢。3.死:伤亡。死亡。4.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wú]古同“无”,没有。
匹:1.比得上;相当;相配:匹配。难与为匹。2.单独:匹夫。3.姓。4.用于马、骡等:两匹骡子。三匹马。5.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一匹绸子。两匹布。“疋”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责:[zé]1.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2.要求:责求。责令。责成。3.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4.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5.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zhài]古同“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每天把垃圾随手丢在楼道里,觉得“反正有保洁阿姨收拾”,但如果有十个人都这么想,整个小区就会变成垃圾场。这时候主动把垃圾带下楼,甚至提醒邻居注意卫生,就是在用行动诠释“匹夫之责”——看似小事,实则是维护公共环境的关键力量。
有人可能会问:“普通人能影响国家命运吗?”疫情期间有个真实案例:某社区退休教师主动组建志愿队,帮独居老人买菜送药。这种自发行动后来被政府纳入基层互助体系,最终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应急效率。就像溪流汇入江河,个体力量通过有效组织完全能引发系统性改变。
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句话?不妨观察下班高峰的地铁站。当有人自觉排队候车、主动帮扶老人、劝阻插队行为时,这些微小的公民意识积累起来,就是在塑造更文明的社会基础。反过来说,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不差我一个”的心态放任不文明现象,公共秩序就会逐步瓦解。
需要警惕的是,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让“责任”有了新内涵。比如网络时代随手转发谣言,可能比实体空间的破坏行为影响更广。这时候“匹夫之责”就体现在信息甄别和传播自律上——这不是唱高调,而是数字公民的基本素养。
有个现象值得思考:北欧国家的高幸福感,往往与他们强调“每个人的社会参与度”密切相关。从社区议事会到环保组织,普通人通过常态化参与机制,真正感受到自身行动与国家发展的强关联。这种模式印证了古训的现实意义:当责任意识渗透到毛细血管,整个机体才能健康运转。
下次看见路灯损坏时,除了抱怨市政管理,不妨多走两步通过政务平台报修;遇到不公现象时,比起单纯愤怒,更应相信法律途径的有效性。这些行动本身,就是在用现代方式诠释“匹夫有责”的智慧——国家这台精密仪器,本就由每个齿轮的精准咬合驱动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