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ó ān mín tài
成语解释: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国家太平
繁体字形:国安民泰
英文翻译:Guoan Mintai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泰:1.平安;安宁:泰然。国泰民安。2.极;最:泰西。3.太;过甚:简略泰甚。富贵泰盛。4.姓。
提到“国安民泰”,大家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举个例子,古时候某个朝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百姓丰衣足食,边境安定无战事——史书记载这段时期时就用了“国安民泰”来形容。这种情境下,国家机器的运转就像齿轮严丝合缝的钟表,既不压迫百姓又能维持秩序。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儿听着有点宏大,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关系?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某地政府去年完善了社区医疗体系,同时加强治安巡逻,居民看病方便了,晚上出门也不担心安全,街坊闲聊时常感慨“这才叫国安民泰的日子”。可见这个词不仅指国家层面的稳定,更体现在菜市场物价平稳、家门口路灯明亮这些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里。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如何延续这种状态?看看那些智慧城市的管理案例就很有启发。通过数字化平台协调交通、环保、应急等部门,既能快速处理突发事件,又能预防潜在风险。就像给城市装上了“智能中枢”,既保障了整体安全,又不影响小面馆老板凌晨四点起来熬汤的日常节奏。这种“科技护航”下的安宁,或许正是新时代“国安民泰”的生动注脚。
个人认为,真正的国安民泰不是靠严防死守实现的。就像养育花草,既要搭好遮风挡雨的棚架,更要保证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最近注意到有些社区组织居民参与消防演练、垃圾分类,这种既有制度保障又调动民间积极性的模式,让安全不再是冷冰冰的管控,而变成了人人有份的“公共财富”。
当我们在公园里看见老人打太极、孩子追风筝的场景时,可能不会立即想到“国安民泰”这个词。但恰恰是这些平凡的生活画面,构成了这个词最真实的底色。它提醒着我们,安定的社会环境就像空气——最珍贵的存在往往是在失去时才会被强烈感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共同维护好这份看似平常却来之不易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