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ē qiàn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呵欠:困倦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张开大口吸气的现象。不断的打哈欠。①形容尚未睡醒。②比喻非常疲倦的样子。亦作“哈气连天”。
成语出处:①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春花也为起得早了,在小师父房里打盹,听得家主婆叫响,呵欠连天,走到面前。”②又卷一:“众人都被风颠得头晕,个个是呵欠连天,不肯同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发困时
繁体字形:呵欠連天
英文翻译:drowsy
呵:[hē]1.怒责:呵禁。2.呼气:呵冻。呵气。[呵呵]笑声:笑呵。[呵护]爱护、保护。3.同“嗬”。[ā]同“啊”。[á]同“啊”。[ǎ]同“啊”。[à]同“啊”。[a]同“啊”。
欠:1.困倦时张口出气:欠伸。2.身体一部分稍微向上移动:欠脚儿。欠了欠身子。3.借别人的财物等没有还或应当给人的事物还没有给:赊欠。欠账。欠债。欠情。欠着一笔钱没还。4.不够;缺乏:欠佳。欠妥。欠火。欠考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看到“呵欠连天”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想:它到底用在什么场景里?举个例子,办公室里的小张前一晚熬夜追剧,第二天开会时眼皮打架、嘴巴张个不停,同事悄悄说:“你看他呵欠连天的,估计魂儿还在电视剧里呢。”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立马就来了?
有人会问:“这成语和单纯说‘打哈欠’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程度和持续性。比如周末去游乐园玩了一整天,孩子晚上坐地铁回家时,脑袋一点一点地往下掉,连着打了五六个哈欠,妈妈笑着拍视频发朋友圈:“神兽电量耗尽,呵欠连天实录。”这里不仅描述了动作,还带出了疲惫积累的过程。
再想想,为什么人们常用这个成语?因为它自带“传染性”。想象早高峰的地铁车厢,一个人打哈欠,周围三五个乘客跟着张嘴——这种连锁反应如果用“呵欠连天”来形容,是不是比“大家都在打哈欠”更鲜活?我曾亲眼见过自习室里,一个学生伸懒腰打哈欠,结果整排人像被按了启动键似的接二连三打哈欠,场面滑稽又真实。
说到这儿,或许你会好奇:“现代人为什么更容易呵欠连天?”个人认为,这和社会节奏加快直接相关。以前农耕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却是深夜加班、凌晨刷手机成为常态。上周我赶项目熬到两点,第二天开会时根本控制不住哈欠,领导打趣说:“你这呵欠打得能当背景音乐了。”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其实是最诚实的健康提醒。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科学家发现打哈欠确实会“传染”,这和人类大脑的镜像神经元有关。所以下次看到别人呵欠连天时,别急着笑他——你可能马上就会加入这个“无声的合奏”。毕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偶尔放任自己打个畅快的哈欠,也算是种别样的放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