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ūn
  • shēng
  • rě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ūn shēng rěn qì

成语解释: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响。形容无声地悲泣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我所以吞声忍泣者,为无儿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默默承受

繁体字形:吞声忍泣

英文翻译:Swallowing and sobbing

吞声忍泣的意思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忍:1.忍耐;忍受:忍痛。2.狠心;硬着心肠:忍心。残忍。

泣:1.小声哭:暗泣。哭泣。泣不成声。2.眼泪:饮泣。泣下如雨。

成语评论

吞声忍泣”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形容一个人明明心里难受却硬憋着不哭出声,像喉咙里卡了团棉花似的。比如新同事小张被领导当众批评方案太差,他低着头一言不发,手指死死抠着文件夹边缘——这就是典型的“吞声忍泣”。

可能有人会问:憋着不哭真的好吗?这其实要看具体情况。就像上周地铁里有个初中生考试考砸了,书包带都快被攥断了还在强装镇定,这种时候的忍耐可能源于自尊心;但若是长期压抑情绪,反而容易憋出心理问题。

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在医院走廊蹲着抹眼泪,手里攥着老伴的病危通知书,硬是把呜咽声压成断断续续的抽气声。这种“吞声忍泣”里就藏着成年人的体面,既怕打扰他人,又想给自己留点尊严。

现代人其实每天都在用不同方式“吞声忍泣”。就像我们刷到伤感视频会快速划走,收到分手消息还要先回复工作群——不是不会痛,只是生活推着人往前跑。但我觉得偶尔也该给自己开个情绪气阀,毕竟眼泪和笑声一样,都是生命的呼吸。

特别有意思的是,现在年轻人把这个成语玩出了新花样。朋友莉莉在朋友圈发过张捂嘴流泪的表情包,配文“今日份吞声忍泣:方案改了八版甲方选了初稿”。这种幽默化的表达,反而让沉重的情感有了释放的出口。

说到底,“吞声忍泣”不是懦弱也不是坚强,它更像生活的灰色地带。就像暴雨天的伞面,既要接住雨水的重量,又要保持挺括的弧度。重要的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下伞,让阳光晒干潮湿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