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ǔ bǔ wò fà
成语解释: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成语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吐哺握發
英文翻译:spit out a mouthful in the middle of eating and bind up one 's hair in the midst of a bath in order to see visitors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哺: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哺育。哺乳。2.咀嚼着的食物:一饭三吐哺。
握:1.用手攥(zuàn)住:握手。2.掌管:大权在握。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有没有想过,古人用“吐哺握发”形容的忙碌程度有多夸张?这个成语来自周公接待贤士时吐出饭食、握住湿发赶去会客的故事,现在常用来比喻为事业倾注全部心血的拼命三郎状态。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张经理在项目冲刺期,连续三天睡在办公室,盒饭吃到一半接到客户电话就往会议室冲,下属都开玩笑说他这是现代版“吐哺握发”。这种状态虽然值得敬佩,但咱们也要注意身体不是铁打的。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社会讲究工作效率,“吐哺握发”这种老黄牛精神还适用吗?其实关键在于“主动选择”和“被动消耗”的区别。比如创业者王姐为新产品上线自愿加班调试,眼睛里闪着光说“这次必须做到120分”,这就是有价值的拼搏;而被迫24小时待命的职场新人小刘,更像是在透支健康。
另一个有趣的应用场景出现在公益领域。去年洪灾时,志愿者老周白天扛沙袋、晚上核对物资清单,三天只睡了八小时。记者采访时他头发蓬乱啃着冷包子说:“这时候哪顾得上形象”,现场照片配文“新时代的吐哺握发”瞬间刷屏朋友圈。这种特殊时刻的全情投入,确实能激发集体正能量。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就像个提醒双面性的警示灯。它既褒奖着专注投入的可贵品质,也暗示着需要警惕过劳风险的信号。就像手机快充技术,短时间内高效输出没问题,但长期满负荷运转总会影响使用寿命。找到工作热情与生活节奏的平衡点,或许才是现代人更需要修炼的智慧。
下次看到同事忙得脚不沾地,不妨递杯咖啡同时提醒他“别真把自己当周公”。毕竟,真正的成就不在于演好苦情戏码,而在于持续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能留着胃口享受完工后的庆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