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ng
  • shēng
  • xiāng
  • qi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qiú

成语解释: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成语出处: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

繁体字形:同聲相裘

英文翻译:like attracts like

同声相求的意思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同声相求”?简单说,就是“同类的声音互相吸引”。比如你爱打篮球,看到球场上有人喊“缺人组队吗”,你大概率会凑过去——这就是“同声相求”的典型场景。

有人问:“这种成语用起来会不会太抽象?”其实不然。小明刚入职时总担心没人带他,结果在茶水间听到同事聊“如何用Excel做动态图表”,他立刻加入讨论,三个月后成了部门的数据小能手。你看,相似的兴趣或需求,天然能打破陌生感。

再举个反例:老张开火锅店非要开在咖啡馆一条街,觉得“差异化能吸引眼球”,结果半年就撑不住了。这说明“同声相求”不仅是人际交往的规律,更是商业选址的底层逻辑。与其鹤立鸡群,不如先找到自己的“鸡群”。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很多App的算法推荐,本质上就是数字时代的“同声相求”。你刷十分钟短视频,平台就给你推同类内容。这让我想到,与其抱怨信息茧房,不如主动寻找能拓宽认知的“优质同类声源”——比如关注不同领域的博主,参加跨行业交流会。

最后说点个人观察:我曾在读书会遇见过退休工程师和00后大学生聊量子物理,两代人因为共同兴趣聊得火热。这让我相信,“同声相求”的力量能超越年龄、职业甚至时代。关键不在于找到完全相同的“复刻版自己”,而是抓住那些能引发共鸣的关键连接点。

下次遇到新环境时,不妨试试主动抛出你的“声波”。说不定转角就会遇见,那个和你频率相同的人。

同声相求的造句

  1. 造句 “政务微博应学会抱团取暖,同声相求。
  2. 造句 但同声相求,同气相类,长于综核,而短于分析。
  3. 造句 在同声相求的群体里,三言两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是用不着太说明理由的。
  4. 造句 与此同时,为了使人才和企业同声相求,和谐共进,汤世贤推出了期权奖励机制:企业每年纯利润的3%至5%拿出来奖励经营、技术等方面的人才。
  5. 造句 此时的“笔会”已经与其“同声相求”的知识分子一起,坠入命运的谷底。
  6. 造句 从庙堂到民间,从领导到百姓,同声相求,思路一致,我们说大运会场馆建设出彩,不仅是硬件过硬,更在于政府规划与百姓心声的吻合无间。
  7. 造句 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就达到了与农民起义同声相求的思想水平。
  8. 造句 一种是在朋友中传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我没有这种习惯;另一种是关注名人微博,同声相求。
  9. 造句 究其文学与书艺的内在联系与互为依托的发展关系,我们可以从“诗文”与“书艺”共为载体的“汉字”择行组衔上找到同声相求的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