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ě wàng bù kě jí
成语解释:及:接近。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王朔《橡皮人》:“锦绣之地远去,虽历历在目可望不可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分句;指达不到
繁体字形:可朢不可及
英文翻译:Out of reach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望:1.看;向远处看:他望了一眼就走了。一望无际。2.拜访;问候:拜望。探望。3.盼望;希望:渴望。丰收在望。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威望。一乡之望。5.怨:怨望。6.指望子:酒望。7.介词。向;朝:他望我们点头微笑。8.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或十七):朔望(朔是初一)。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可望不可及”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能看见却无法触及”,常用来形容看似近在眼前、实则难以达到的目标。比如有人站在山脚仰望山顶的云雾,感叹道:“那风景真美,可惜山路险峻,我这体力怕是爬不上去。”这种距离感,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许多美好的事物总是“看得见却抓不住”?或许答案在于,我们往往低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隐形门槛。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大概是职场晋升的“玻璃天花板”。比如一位勤恳的员工连续三年绩效优秀,但晋升机会总被空降的领导“截胡”。同事安慰他:“别灰心,你离目标只差一步!”可这一步可能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资源分配,远非个人努力能突破。这里的关键在于,目标本身并无问题,但外部环境或规则的制约让它成了“镜中花”。这种情况下,与其执着于结果,不如关注过程中的成长——比如积累经验或拓展人脉,反而能打开新的可能性。
我曾在学吉他时深有体会。看着演奏家行云流水的指法,我坚信勤加练习就能达到同等水平。但两年后发现,自己的手指跨度始终突破不了某些和弦。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技术瓶颈不是失败,而是提醒你该换个角度突破。”后来我转而钻研即兴演奏,反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这说明,“可望不可及”有时是认知局限的信号,调整方向比硬磕更有意义。
有人质疑:如果目标注定无法实现,追求还有价值吗?其实这个成语本身并不否定努力,而是强调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就像古人追逐太阳的传说,虽知永远追不上,但奔跑途中发现了昼夜规律与四季更迭。换个角度看,“可望不可及”反而成了推动探索的动力。正如庄子所言:“至乐无乐,至誉无誉”,或许真正的收获就藏在看似徒劳的追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