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òu pà dān jīng
成语解释: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恁的般受怕担惊,又不图甚浪酒闲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
繁体字形:受怕擔驚
英文翻译:Be afraid and frightened
受:1.接受:受贿。受教育。受到帮助。2.遭受:受灾。受批评。受委屈。3.忍受;禁受:受不了。受得住。4.适合:受吃(吃着有味)。受看(看着舒服)。受听(听着入耳)。
怕:1.害怕;畏惧:老鼠怕猫。任何困难都不怕。2.禁受不住:瓷器怕摔。3.担心:他怕你不知道,要我告诉你一声。4.表示估计,有时还含有忧虑、担心的意思:这个瓜怕有十几斤吧。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怕要出大问题。
担:[dān]1.用肩膀挑:担水。2.承当,负责:担负。担任。担当。担待(a.原谅;b.担当责任)。担重任。担风险。[dàn]1.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担。2.一挑东西:担子。勇挑重担。3.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担等于一百斤。4.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一担水。[dǎn]同“掸”。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成语“担惊受怕”常用来描述人因潜在风险或未知结果而产生的持续焦虑状态。比如:“团队接下紧急项目后,成员们连续两周担惊受怕,生怕细节出错影响客户验收。”这里既有对工作质量的担忧,也暗含对团队信誉的重视。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准确传递情绪?它通过“担”和“受”两个动作叠加,形成双重心理压力,比单纯说“害怕”更具画面感。比如新手司机首次自驾时,既担心剐蹭又害怕违规,这种复合型焦虑恰好匹配成语的层次感。
在当代生活中,这类情绪其实暗藏积极信号。某位自媒体创作者曾分享:“每次发布视频前担惊受怕的时刻,反而促使我反复检查内容质量。”这说明适度焦虑能转化为责任意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心态。
如何区分健康焦虑与过度内耗?观察身体反应是个实用方法。当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生理症状时,说明心理负荷已超出合理范围。比如备考学生若因担忧成绩出现心悸,就需要及时调整复习节奏或寻求专业帮助。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加剧了普遍性焦虑。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担惊受怕”的本能,推动着人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就像创业者明知市场波动仍选择行动,本质上是对自身抗压能力的信任投票。
理解成语背后的心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智慧地应对压力源。下次感到不安时,不妨尝试将“担惊受怕”转化为具体行动清单——把模糊的担忧拆解成可执行的改善步骤,往往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