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成语解释:卖掉刀剑;买进耕牛。形容改业归农;也形容离开战斗生活;从事生产劳动。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賣劍買牛
英文翻译:reformation of brigands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剑:1.古代兵器,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短柄。现在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是细长的钢条,无刃,顶端为一小圆球。2.(Jiàn)姓。
买:1.购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2.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收买。买通。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卖剑买牛”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其实它背后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讲的是官员龚遂劝农民放下武器、卖掉刀剑去买耕牛,鼓励大家从打仗转向种田。说白了,就是劝人别折腾了,老老实实过日子。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现代生活有啥关系?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老家村里以前有人开赌场赚快钱,后来政府严打,他干脆把赌桌卖了,用那笔钱承包鱼塘养鱼。现在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这不就是“卖剑买牛”的现实版吗?把危险行当换成踏实产业,反而走得更长远。
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用“剑”和“牛”作比喻?其实这两个物件特别有代表性。剑象征武力冲突,牛代表农业生产,这种强烈对比把“转型”的概念具象化了。就像现在有些互联网公司把烧钱补贴的业务砍掉,转做实体制造业,本质上也是类似的思维转换。
说到这儿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去年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原本天天追热点写八卦,后来突然转行做传统文化内容。用他的话说:“以前是拿笔当剑到处戳人,现在想用文字当犁耙耕耘点实在东西。”这种从制造冲突到创造价值的转变,倒是和成语精神不谋而合。
现代职场中也能看到这种智慧。认识个程序员前辈,四十岁时意识到写代码拼不过年轻人,果断报班学项目管理。用他的原话:“就像把敲代码的键盘换成组织会议的记事本,虽然工具变了,但解决问题的本质没变。”这种主动求变的勇气,正是成语传递的生存智慧。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在这个变化飞快的时代,“卖剑买牛”不只是放弃旧业的无奈选择,更像是主动拥抱新可能的积极策略。就像手机从通讯工具变成生活助手,企业从线下转到线上再转OMO(线上线下融合),关键不在于放弃什么,而在于转换后能否创造更大价值。下次遇到职业瓶颈时,不妨想想:我手里的“剑”,能不能换成更适合当下时代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