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ěi mén zhī guǎn
成语解释: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军事要塞
繁体字形:北門之管
英文翻译:Management of the north gate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背”,违背,违反。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管:1.管子:钢管。竹管。水管。气管儿。2.吹奏的乐器:黑管。管弦乐。3.形状像管的电器件:电子管。晶体管。4.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管毛笔。两管牙膏。5.姓。6.管理;看管:管账。管图书。谁管仓库?。她能同时管十台机器。7.管辖:这个省管着几十个县。8.管教:管孩子。9.担任(工作):我管宣传,你管文体。10.过问:管闲事。这事我们不能不管。11.保证;负责供给:管保。不好管换。管吃管住。12.作用跟“把”相近,专跟“叫”配合:他长得又矮又胖,大家都管他叫小胖子。13.作用跟“向”相近:管他借钱。管我要东西。14.不管;无论:管他是谁,该批评就得批评。15.关涉;牵涉:他不愿来,管我什么事?
“北门之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出自《左传》,原意是“把守北门的锁钥”,后来比喻军事要地的防守重任。那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怎么用呢?举个例子:“网络安全团队的负责人,就像现代企业的‘北门之管’,必须时刻警惕数据泄露的风险。”这里既保留了“关键守卫者”的本意,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北门”来比喻呢?这其实和古代城市布局有关。北门通常是城池防御最薄弱的位置,所以需要最精锐的兵力把守。就像现在的公司里,看似不起眼的财务审计岗,其实承担着企业的“北门之管”职责。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区物业安装的智能门禁系统,成了社区安全的‘北门之管’,既方便住户出入,又挡住了可疑人员。”这时候的“管”已从实体钥匙变成了数字技术,但核心的守护功能始终未变。
我观察到,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强调“抓关键”。就像下围棋时,抢占棋盘的“急所”比盲目布局更重要。现实中很多人忙得团团转,其实是因为没找到自己的“北门之管”——那个最值得投入精力的核心环节。
或许你会好奇:普通人需要这种战略思维吗?其实家庭预算管理就是典型例子。“掌握家庭开支的‘北门之管’,不是锱铢必较地记账,而是建立合理的消费优先级。”这种思维方式能帮我们跳出琐碎,聚焦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决策。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藏着反向启示。过度关注“北门”可能忽视其他方面,就像某些企业全力保障网络安全,却忽略了员工心理健康的“东门漏洞”。真正的智慧,是在把握重点的同时保持全局视野。
下次遇到复杂问题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的“北门之管”在哪里?找到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往往能事半功倍。这种思考方式,或许正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实用的智慧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