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ē ēn duàn yì
成语解释: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繁体字形:割恩斷義
英文翻译:To sever one's favor from another
割:1.截断;放弃:割草。割爱。2.古指宰杀:割羊。割鸡焉用牛刀。
恩:1.恩惠:恩德。恩深似海。他对我有恩。2.(Ēn)姓。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割恩断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狠,但生活中确实存在类似场景。比如历史故事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马谡违反军令导致战败,诸葛亮即使心痛,也不得不按军法处置。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不是大义灭亲吗?和割恩断义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侧重维护公理,后者更强调主动切断情感联系。
现代职场中也能看到类似情况。比如某公司创始人发现合伙人挪用公款,即便两人有十年交情,仍然选择报警处理。这时候“割恩断义”就变成了维护组织底线的必要选择。但有人疑惑:“这样做是不是太绝情了?”关键要看被伤害的是个人私利还是群体公利,后者往往需要更果断的抉择。
朋友间的关系破裂更贴近普通人生活。小王发现发小多次利用他的信任借钱不还,最终选择断绝往来。这个例子里,“割恩断义”反而成了自我保护的手段。有人会问:“不能给第二次机会吗?”其实信任就像瓷器,修补过的终究留有裂痕,关键在于对方是否真心悔改。
家庭关系中的割舍往往最令人揪心。电视剧里常见女儿为逃离控制欲过强的父母而离家出走,这种“断亲”行为在现代社会愈发多见。表面看是割断亲情,实则是争取独立人格的无奈之举。但需要区分的是,真正的亲情应该像弹簧,既能紧密相连,又能保持适当弹性。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更像把双刃剑。果断切割有毒关系能避免持续伤害,但过度使用可能让人变得冷漠。就像修剪植物,既要剪去枯枝败叶,也要注意保留健康主干。处理人际关系时,或许可以学学中医理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关键在于找到让情感气血顺畅流动的方式。
当遇到需要“割恩断义”的处境时,不妨先做个选择题:A选项是快刀斩乱麻的即时止损,B选项是温水煮青蛙的慢性消耗。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记住: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是否切断,而在于切断后能否重建更健康的关系模式。就像拆除危房不是为了留块空地,而是为了打下更稳固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