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ì
  • shāng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ì mù shāng xīn

成语解释:犹言呕心沥血。

成语出处: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劌目目心

英文翻译:To see the heart

刿目鉥心的意思

刿:刺伤;割。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鉥:1.长针:“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2.刺:“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第一次看到那幅抽象画时,我站在原地动弹不得。扭曲的红色线条像血管般蔓延,暗绿色块中隐约浮现人形轮廓,颜料堆积处还粘着砂砾,这种刿目鉥心的视觉冲击让我想起暴雨夜被闪电劈开的树——既危险又充满生命力。画家用刮刀代替画笔的创作方式,恰似成语中"刿""鉥"这类尖锐工具,硬生生在观者心里刻下印记。

有位读者曾问我:"这样的作品让人看着难受,为什么还要创作?"这恰是刿目鉥心的价值所在——它不是温吞的白开水,而是浓度极高的苦茶,强迫我们直面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的真实情绪。就像急诊室医生说的"痛觉是身体的警报系统",艺术中的刺痛感何尝不是心灵的预警机制?

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时,褪色的壁画给我另一种启示。那些斑驳的佛陀故事画,虽然色彩不再鲜艳,但飞天衣袂的飘逸线条至今仍带着刿目鉥心的力量。当导游指着墙上唐代工匠的指甲划痕讲解时,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时间维度——真正的震撼从不会因岁月流逝而钝化,反而像老茶越陈越醇。

最近重读《活着》,发现余华的文字正是刿目鉥心的绝佳注解。他描写福贵看着亲人离世的场景,没有用任何华丽词藻,平实的叙述反而像把钝刀,在读者心里慢慢磨出伤口。这让我想到现代人常说的"信息过载",或许我们不是缺少刺激,而是缺少这种能凿开情感冰层的锐利表达。

有个有趣的发现:在短视频平台,那些让人忍不住反复观看的内容,往往都暗含刿目鉥心的特质。可能是外卖小哥在路灯下背单词的侧影,或是老匠人颤抖着手修补瓷器的手部特写。这些画面像无形的锥子,刺破我们习惯性的麻木,提醒着生活中未被注意的微光。这或许就是古老成语在数字时代的鲜活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