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 xīn kū xíng
成语解释:鉥:长针,刺;刳:剖挖。刺伤心肺,剖挖形体。指呕心沥血
成语出处:元·虞集《送薛玄卿序》:“世之言功利者,挈挈然以自鉥心刳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腎心刳形
英文翻译:Heart shape
鉥:1.长针:“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2.刺:“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刳:剖开后再挖空:刳木为舟。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鉥心刳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生动——字面是“雕琢内心、塑造形态”,引申为通过不断打磨自己的思想或技能,让内在和外在都变得更好。比如一位作家反复修改小说,直到每个句子都能传递出情感,这就是一种“鉥心刳形”的过程。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刚开始学画画时,线条歪歪扭扭,颜色也搭配得乱七八糟。但他每天练习,观察光影变化,甚至为了画一朵花能盯着看半小时。三年后,他的作品被选入学校展览。朋友问他秘诀,他说:“其实就是鉥心刳形——把粗糙的东西一点点磨细了,自然会有进步。”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这个成语难实践?答案可能藏在“即时满足”的社会惯性里。比如刷短视频能立刻带来快乐,但鉥心刁形需要延迟满足。不过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慢功夫”让结果更有分量。就像老匠人打磨一把木椅,每一道划痕最终都成了独特的印记。
个人认为,现代人更需要“鉥心刳形”的态度。不是说要活成苦行僧,而是在快节奏中给自己留点沉淀的空间。比如每天花20分钟写日记,或者周末尝试做一道复杂的菜。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积累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力变得更敏锐了。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都经历过“鉥心刳形”的阶段。他们未必天赋异禀,但愿意把简单的事重复做、复杂的事拆解做。这个过程本身就像雕刻玉石——去掉多余的部分,留下的才是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