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ē
  • chǐ 齿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ē chǐ fǔ xīn

成语解释:咬牙捶胸。极端痛恨貌。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痛恨

繁体字形:切齒拊心

英文翻译:hate with all one 's soul

切齿拊心的意思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拊:1.拍:拊掌(拍手)。2.古又同“抚慰”的“抚”。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切齿拊心”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画面感吧?想象一个人咬着牙、捶着胸口,那种既愤怒又痛心的状态。比如《史记》里记载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他的好友高渐离“切齿拊心,怒发上冲冠”,短短几个字就让人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咬牙切齿”有什么区别?其实“切齿拊心”包含了更复杂的情绪层次。举个现代例子:当老张发现合作二十年的生意伙伴挪用公款时,他既想冲去理论(切齿),又为多年的信任崩塌而心痛(拊心),这种矛盾心理用这个成语就特别贴切。

在文学创作中怎么用好这个成语呢?假设写职场小说:“王经理翻着篡改的报表,手指把纸张捏出裂痕,突然重重捶了下心口——这个动作把办公室的绿萝都震得晃了晃。”这里不用直接写成语,但通过动作描写传递了同样的情绪张力。

我注意到这个成语自带“戏剧冲突感”,特别适合用在转折点上。比如历史题材剧本中,忠臣看到昏君祸国时的肢体语言,或者现代剧里母亲发现孩子误入歧途的瞬间。不过要避免滥用,毕竟现实生活里很少有人真的会捶胸顿足。

有个有趣的现象:新媒体时代这类成语正在复苏。某热点事件评论区里,网友用“气得我切齿拊心”配上捂胸口表情包,既保留了成语的感染力,又增添了网络时代的幽默感。这种古今碰撞反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最后想说,语言就像多棱镜,每个成语都是特别的切面。下次遇到让你又气又痛的事,不妨试试用“切齿拊心”来描述,说不定能精准击中那种复杂的情绪状态。毕竟在表达愤怒这件事上,古人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这么生动的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