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án
  • tāi
  • ròu
  • y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án tāi ròu yǎn

成语解释: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成语出处: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凡夫俗子

繁体字形:凡胎肉眼

英文翻译:shortsighted and good-for-nothing person

凡胎肉眼的意思

凡:1.平凡:凡庸。自命不凡。2.宗教迷信和神话中称人世间:思凡。下凡。3.姓。4.凡是:凡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总共:不知凡几。全书凡二十卷。6.大概;要略:大凡。发凡。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见〖工尺〗。

胎:1.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胎儿。胚胎。怀胎。祸胎。2.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胎。生过三胎。这头母猪一胎下了十二头小猪。3.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胎。这顶帽子是软胎儿的。4.某些器物的坯:泥胎儿。景泰蓝的胎儿。5.轮胎:车胎。[英tyre]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成语评论

凡胎肉眼”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普通人有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比如,当朋友抱怨“为什么领导总看不到我的努力?”时,可以回应:“咱们都是凡胎肉眼,领导可能只看到显性成果,你主动汇报工作进展会更好。”这里实际在说:受限于人类感官与立场的天然屏障,信息传递需要主动化、可视化。

有人问:现代科技发达了,这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试想医生看诊时,即便借助CT扫描仪,仍可能漏诊早期肿瘤——精密仪器也需要人类解读,而人类的判断力本身存在误差边界。这恰好印证了成语的深层含义:任何时代都存在认知的局限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困惑“孩子怎么突然叛逆了”。其实青少年的转变如同春笋生长,地表上的突然破土,往往源于地下数月的酝酿。家长的“凡胎肉眼”难以察觉那些细微的心理变化,这时候定期的心灵对话比日常观察更重要。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不应成为消极的托词。就像天文学家虽肉眼难见暗物质,却能通过引力现象证实其存在。承认认知局限反而能激发探索动力。当同事说“这个方案肯定没问题”,不妨提醒:“咱们都是凡胎肉眼,是否该做个风险预演?”

科技公司研发新产品时,常陷入“工程师思维陷阱”。曾有团队开发智能手环时,以为用户最在意精准度,实际调研发现中老年用户更关心屏幕字体大小。这个案例生动说明:突破凡胎肉眼的限制,需要走出自我认知的舒适区。

观察路边的百年古树,游人只见枝繁叶茂,植物学家能看到年轮记载的气候变迁,环保人士则思考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每个视角都有局限,但也都有独特价值。或许这正是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在认知的留白处,永远存在着新的可能性。

凡胎肉眼的造句

  1. 造句 自己的东西,自己最清楚,与三月前的那双凡胎肉眼相比,说是天壤之别也毫不为过。
  2. 造句 老夫凡胎肉眼,竟不知学生之中有如此鬼才!
  3. 造句 他可以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他可以看到凡胎肉眼所看不到的东西。
  4. 造句 然而对于堪舆风水世家来说,即便没有道法支持,单凭凡胎肉眼和一个罗盘就能够清楚的把握住天地气运,这点才是徐长青垂涎已久的堪舆术。
  5. 造句 小师弟福缘虽深,但难免有见知之障,只道用凡胎肉眼观之。
  6. 造句 哎,真不知是臭道士拿我穷开心呢,还是我是个凡胎肉眼认不出真正的宝贝来?折腾了大半夜,我才囫囵睡去。
  7. 造句 如今范清华此举,不能说是无前无后,但却是田稻第一次看到的事物,不是通过天道之眼,而是通过田稻的一双凡胎肉眼。
  8. 造句 原本无形无踪的劲气因凝练到极点,再与自身神思意念精气合一,便是凡胎肉眼也能清晰可见,这便是罡气。
  9. 造句 此刻天刚蒙蒙亮,如果普通人看到了这一情景并不会感到稀奇,因为在普通人的凡胎肉眼中,也许只以为空中飘过一片较浓的云雾而已,更或许以为是自己眼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