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òu
  • yǎn
  • f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òu yǎn fán fū

成语解释: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

成语出处: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凡夫俗子

繁体字形:肉眼凡夫

英文翻译:a shortsighted and good-for-nothing person

肉眼凡夫的意思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凡:1.平凡:凡庸。自命不凡。2.宗教迷信和神话中称人世间:思凡。下凡。3.姓。4.凡是:凡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总共:不知凡几。全书凡二十卷。6.大概;要略:大凡。发凡。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见〖工尺〗。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成语评论

肉眼凡夫”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普通人受限于平凡的视角,难以看透事物的本质。比如,同事小王总抱怨领导偏心,觉得升职全靠关系,但真实情况是领导更看重业绩。直到季度报告公开,他才发现被提拔的同事连续半年加班优化项目,数据远超团队平均水平——原来自己才是那个“肉眼凡夫”,只盯着表面现象而忽略了背后的努力。

为什么说肉眼凡夫往往错失真相?有个有趣的现象:家长会上,总能看到家长围着考第一名的孩子追问学习方法,却鲜少有人注意到角落里那个默默整理教室的卫生委员。殊不知这个“不起眼”的孩子正在用行动培养责任感,这种隐性成长恰恰是肉眼凡夫容易忽视的软实力。

历史故事里也藏着生动案例。北宋文人欧阳修在《卖油翁》中描写的神箭手陈尧咨,围观群众都惊叹他百步穿杨的绝技,唯独卖油老人淡定评价“无他,惟手熟尔”。这个经典场景揭示:肉眼凡夫容易为表象喝彩,而真正懂行的人更关注事物背后的规律。

我个人观察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剧了这种认知偏差。短视频里“三天涨粉十万”的爆款神话让人眼红,但鲜少有人愿意深究创作者背后五年如一日的脚本打磨。就像品茶时只闻香气扑鼻,却不知茶树在云雾中生长了整季——有时候,放下“肉眼凡夫”的急躁,才能品出生活的回甘。

不过换个角度看,平凡视角未必全是劣势。敦煌壁画修复师李云鹤老人六十多年如一日临摹壁画,最初在旁人看来不过是重复劳动。正是这种“肉眼凡夫”式的坚持,让他成为国内石窟修复技艺最精湛的专家。这提醒我们:专注本身就能创造非凡,关键不在于能否看透全局,而在于是否脚踏实地。

有个值得思考的悖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肉眼凡夫时,其实已经超越了部分认知局限。就像突然发现手机摄像头自带美颜功能会扭曲真实容貌,这个觉醒时刻本身,就是突破思维边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