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án tāi zhuó gǔ
成语解释:指人间普通的,平庸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我和这等愚眉肉眼难相瞅,凡胎浊骨难相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平庸的人
繁体字形:凡胎濁骨
英文翻译:Mortal dullness
凡:1.平凡:凡庸。自命不凡。2.宗教迷信和神话中称人世间:思凡。下凡。3.姓。4.凡是:凡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总共:不知凡几。全书凡二十卷。6.大概;要略:大凡。发凡。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见〖工尺〗。
胎:1.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胎儿。胚胎。怀胎。祸胎。2.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胎。生过三胎。这头母猪一胎下了十二头小猪。3.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胎。这顶帽子是软胎儿的。4.某些器物的坯:泥胎儿。景泰蓝的胎儿。5.轮胎:车胎。[英tyre]
浊:1.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混浊。污浊。2.社会黑暗、混乱:浊世。3.声音低沉粗重:浊声浊气。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小明最近工作压力大,常抱怨自己"凡胎浊骨搞不定项目",同事却提醒他:"这成语本来说的是普通人资质平凡,但用来自嘲可以,拿来否定努力就不对啦。"这话让他恍然大悟——原来成语背后藏着积极启示。
菜市场里张阿姨边称菜边念叨:"咱们凡胎浊骨的,能把孩子供上大学就是福气。"这句话看似普通,却道出了市井智慧:承认平凡不等于认命,而是懂得在有限条件里创造价值。就像她二十年如一日守着菜摊,既养活全家,又成了街坊们的"情报站"。
为什么这个略带古意的成语至今鲜活?关键在于它抓住了人性共通点。作家王蒙曾说:"承认凡胎浊骨,才有超越凡尘的勇气。"就像程序员小李,坦然接受自己不是天才,靠着每天写200行代码的坚持,三年后竟成了团队核心。
有趣的是,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带着微妙反转。直播主播小美总说"本姑娘凡胎浊骨,全靠滤镜撑场面",结果粉丝反而更爱她的真实。这种幽默的自嘲,反而成了拉近距离的社交货币,比硬凹"完美人设"更讨喜。
观察发现,善用这个成语的人往往活得更通透。他们像老茶农陈伯那样,嘴上说着"凡胎浊骨种不出仙茶",手里却不断改良炒制工艺,最终让山沟里的茶叶卖出了名堂。这种"知不足而奋进"的态度,或许才是成语留传千年的真正价值。
下次遇到困难时,不妨学学社区志愿者刘姐的做法。她组织公益活动时常说:"咱们凡胎浊骨的人,聚在一起就能成事。"这句话像神奇的黏合剂,让退休教师、外卖小哥、家庭主妇都找到了发光的位置。原来平凡如砖瓦,垒起来也能筑成广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