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zhī liú shuǐ
成语解释: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比喻前功尽弃
繁体字形:付之流水
英文翻译:Flow of payment
付:1.交给:交付。托付。付表决。付诸实施。付之一炬。尽付东流。2.给(钱):付款。支付。3.姓。4.同“副2”。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付之流水”这个词,乍一听像在说“把东西扔进河里冲走”,但它背后藏着更深的含义。比如有人花三个月准备竞标方案,结果客户临时换了合作方,同事感叹:“这么多天的熬夜全付之流水了。”这时候你能感受到这个词的杀伤力——它说的不仅是“白忙一场”,更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被湍急的水流卷走,连个水花都不剩。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打水漂”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比喻徒劳无功,但“付之流水”更侧重结果无法挽回的无奈。就像家长给孩子报了六个辅导班,结果孩子高考当天发烧缺考,那些刷过的题、熬过的夜,此刻都成了沉在河底的鹅卵石,看得见却捞不着。
有意思的是,这个词在感情里也经常冒头。朋友阿杰追姑娘半年,每天送早餐接下班,结果姑娘突然和前任复合。当我们劝他“及时止损”,他却说:“我知道这些付出早付之流水了,但那些相处的日子教会我怎么真正关心别人。”这让我想到,或许所谓“白费”的经历,总会在我们生命里留下冲刷的痕迹。
最近发现这个词还能用在环保话题里。老家有条小河,小时候常见人在河边洗菜浣衣,现在河道被塑料瓶和包装袋塞满。老人们总念叨:“从前清澈见底的河水,如今都付之流水了。”这种用法把具象的污染和抽象的遗憾糅合在一起,比单纯说“环境被破坏”更有画面感。
有人担心用这个词会不会太消极?我倒觉得关键在于说话者的视角。就像去年我写的十万字小说被出版社退稿,当时确实觉得所有灵感都顺着排水管流走了。但三个月后翻看废稿,反而从旧故事里找到了新连载的灵感。水流固然会带走某些东西,但说不定在下游的某个转弯处,我们还能捡到被冲刷得更圆润的贝壳。
观察生活里的“付之流水”时刻,会发现它们像河床里的暗礁。我们当然不希望撞上去,但真碰上了,换个角度看,这些碰撞或许正在修正我们的人生航向。就像暴雨过后被冲垮的沙堡,虽然不复存在,但留在沙滩上的沟壑,可能正是下次搭建时的排水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