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xiāng
  • m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xiāng mén hù

成语解释:见“书香门第”。

成语出处: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的家庭

繁体字形:書香門户

英文翻译:a family of scholar

书香门户的意思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香:1.(气味)好闻(跟“臭”相对):香水。香皂。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饭很香。3.吃东西胃口好:这两天吃饭不香。4.睡得踏实:睡得正香呢。5.受欢迎;被看重:吃香。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龙涎香。7.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气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线香。蚊香。烧一炷香。8.亲吻:香面孔。9.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户:1.门:门户。夜不闭户。2.人家;住户:户籍。专业户。3.门第:门当户对。4.户头:存户。账户。开户。5.用于家庭: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6.姓。

成语评论

书香门户”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形容一个家庭世代爱读书、有文化传承的氛围。比如老王家祖上出过秀才,爷爷是教师,父亲是作家,孩子从小泡在书堆里长大——这就叫典型的“书香门户”。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都刷短视频了,“书香门户”还重要吗?其实,家庭的文化氛围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比如邻居家孩子从小跟着父母读绘本、逛博物馆,哪怕家里没多少钱,但眼界和谈吐明显不一样。这种隐形的“文化资本”,往往比物质条件更能塑造一个人的底色。

有个真实案例:某中学老师发现,班上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家里基本都有整面书墙。倒不是说非得买很多书,关键是家长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讨论书里的内容。就像我表姐家,每周雷打不动有个“家庭读书会”,大人小孩轮流分享最近读的书,这种互动比单纯买书更有价值。

不过也要注意,别把“书香门户”搞成压力锅。见过有些家长硬逼孩子背古诗,结果让孩子彻底讨厌读书。真正的书香气息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就像我家客厅永远放着几本随手能翻的书,孩子写作业时看到我在旁边看书而不是刷手机,潜移默化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话说回来,数字时代给“书香门户”带来了新可能。电子书、有声读物让知识获取更便捷,亲子共读可以变成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重要的是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而不是拘泥于形式。毕竟,书香的本质是智慧的传递,不是纸张的墨香。

最后分享个小观察:身边那些真正有文化底蕴的家庭,往往不会刻意标榜“书香”二字。他们的书架上可能有翻旧的菜谱、折角的旅游指南,甚至孩子的涂鸦本。文化的传承,有时候就藏在生活细节里,像春雨渗入泥土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