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én hù dòng kāi
成语解释:门户:房屋的出入处。比喻险要的地方。大门完全敞开,无遮无拦
成语出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3章:“派到中国来的间谍可以化装成旅行家或者利用其它名义,在这个门户洞开的国度里以‘贵宾’的身份出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没遮拦
繁体字形:門户洞開
英文翻译:Open the door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户:1.门:门户。夜不闭户。2.人家;住户:户籍。专业户。3.门第:门当户对。4.户头:存户。账户。开户。5.用于家庭: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6.姓。
洞:[dòng]1.洞穴;窟窿。2.透彻;清楚:洞晓。洞若观火。3.数目“0”的另一种说法。[tóng]地名,洪洞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门户洞开”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门和窗户都敞开着,常用来形容毫无防备或管理松散的状态。比如:“小区大门整夜不关,简直是门户洞开,给了小偷可乘之机。”这里的“门户洞开”既指物理上的门没锁,也暗指安全意识的缺失。
有人可能会问:成语中的“门户”具体指什么?其实,“门户”既可以是实际的门窗,也可以比喻关键防线或核心领域。比如某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将核心技术直接公开,竞争对手感叹:“你们这样门户洞开,不怕被模仿吗?”这里的“门户”已从具体场景延伸为商业机密或技术壁垒。
在个人生活中,“门户洞开”也能引发思考。比如朋友向你倾诉隐私,你却转头告诉他人,对方质问:“我把心事告诉你,结果你让我的生活门户洞开?”这种用法生动刻画了信任破裂的过程。成语的灵活性在于,它既能描述物理空间的不设防,也能映射人际关系或信息安全的漏洞。
有趣的是,“门户洞开”在不同语境中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古代兵法强调“诱敌深入”时会故意门户洞开,现代企业开放源代码也可能被称作“智慧的洞开”。这说明同一个成语既能表达危机,也能展现策略性开放——关键要看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否经过深思熟虑。
观察现实会发现,真正的风险往往来自“看不见的门户”。就像家里装了防盗门却忘了关阳台窗,或者企业严防黑客却忽视员工U盘拷贝。这些场景提醒我们:防范意识需要360度覆盖,既要守住看得见的入口,也要警惕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侧门”。
当遇到“门户洞开”的情况,主动设置“智能门栓”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家庭安装自动闭锁装置,企业建立数据分级管理制度,个人养成信息过滤习惯。与其焦虑漏洞的存在,不如用动态防护代替绝对封闭,毕竟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在这个时代反而可能成为另一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