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ǔ zhǐ zì ruò
成语解释: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人处事镇静
繁体字形:舉止自若
英文翻译:To stop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止:1.停止:止步。止境。不止。2.拦阻;使停止:禁止。制止。止血。止痛。止得住。止不住。3.(到、至…)截止: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止。4.仅;只:这话你说过不止一次了。5.姓。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举止自若”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举个例子:面试时,面试官突然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小王虽然内心紧张,但依然面带微笑、逻辑清晰地回答,这就是“举止自若”。他的动作和表情没有露出慌乱,反而让人觉得他准备充分、值得信赖。
有人可能会问:“举止自若和故作镇定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真实自然。比如地铁突然急刹车,有人吓得手机掉地上,有人却一手扶栏杆一手接住咖啡杯,还能顺手帮旁边的人捡起文件——这才是真正的举止自若,说明这人既冷静又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生活中什么时候最需要举止自若?我观察到,越是重要场合越需要这种状态。比如医生在手术台上遇到突发状况,老师面对课堂上的意外提问,甚至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忍住不吼出声……这些场景里,控制住本能的情绪反应,用稳定的状态处理问题,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特别需要“举止自若”的能力。信息爆炸带来的压力、快节奏生活制造的突发状况,都在考验我们的心理素质。就像上周我亲眼见到一位外卖小哥,在暴雨中骑车摔倒后,第一时间检查餐箱、联系客户说明情况,全程没有抱怨或急躁。这种在困境中保持专业态度的表现,或许就是普通人对“举止自若”的最佳诠释。
最后想分享一个反向思考:刻意追求举止自若会不会显得冷漠?其实不然。真正的从容不是压抑情绪,而是通过充分准备和心态调整达成的平衡。就像舞台上的魔术师,看似轻松的动作背后,藏着反复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当我们足够熟悉某个领域时,自然更容易做到举止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