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ǐ
  • r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ǔ zhǐ zì ruò

成语解释: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人处事镇静

繁体字形:舉止自若

英文翻译:To stop

举止自若的意思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止:1.停止:止步。止境。不止。2.拦阻;使停止:禁止。制止。止血。止痛。止得住。止不住。3.(到、至…)截止: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止。4.仅;只:这话你说过不止一次了。5.姓。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成语评论

举止自若”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举个例子:面试时,面试官突然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小王虽然内心紧张,但依然面带微笑、逻辑清晰地回答,这就是“举止自若”。他的动作和表情没有露出慌乱,反而让人觉得他准备充分、值得信赖。

有人可能会问:“举止自若和故作镇定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真实自然。比如地铁突然急刹车,有人吓得手机掉地上,有人却一手扶栏杆一手接住咖啡杯,还能顺手帮旁边的人捡起文件——这才是真正的举止自若,说明这人既冷静又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生活中什么时候最需要举止自若?我观察到,越是重要场合越需要这种状态。比如医生在手术台上遇到突发状况,老师面对课堂上的意外提问,甚至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忍住不吼出声……这些场景里,控制住本能的情绪反应,用稳定的状态处理问题,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特别需要“举止自若”的能力。信息爆炸带来的压力、快节奏生活制造的突发状况,都在考验我们的心理素质。就像上周我亲眼见到一位外卖小哥,在暴雨中骑车摔倒后,第一时间检查餐箱、联系客户说明情况,全程没有抱怨或急躁。这种在困境中保持专业态度的表现,或许就是普通人对“举止自若”的最佳诠释。

最后想分享一个反向思考:刻意追求举止自若会不会显得冷漠?其实不然。真正的从容不是压抑情绪,而是通过充分准备和心态调整达成的平衡。就像舞台上的魔术师,看似轻松的动作背后,藏着反复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当我们足够熟悉某个领域时,自然更容易做到举止自若

举止自若的造句

  1. 造句 暮海仁不禁又望了望那王妃的画像,见画中人神情举止自若,栩栩如生,不禁又问:“这幅画画得真好,似乎用的是人类油画的技巧,不知谁是作画人?”。
  2. 造句 莫长风言谈随意,举止自若,可是内心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明白这个名叫星彩的女子已经发现了什么,已经开始怀疑他的身份。
  3. 造句 两人悠然走到窗边打破窗子,举止自若地跳了下去。
  4. 造句 只见老先生步履稳健,那两尺来高的木偶“徐策”举止自若,或捋须,或抚背,或提袍,表情丰富且传神。
  5. 造句 张统本来还有些疑惧,但是见吕光举止自若,谈笑如常,手下也都个个轻松,这才放下心来,于是夜里大宴,宾主尽欢,张统上下也就真心投降了。
  6. 造句 武询的出场让谢凌霄,慕容千机等人颇感意外,但见武询气宇轩昂,举止自若,又不禁诧异百剑门中何时又多这样一位青年俊杰。
  7. 造句 当时禅影宗听说火傀门被灭,青云宫宫主重伤,就前来生事,却见宫主好似无恙,举止自若,一点不似重伤之人,禅影宗才隐忍而去。
  8. 造句 这种情况又反复了两次,那扇把手附近的毛玻璃已经被摸的发黑的大门内每次出来的都是些神态超然、举止自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