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ǎng
  • tóu
  • f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ǎng tóu hé fān

成语解释:谓两面拨弄、搅和。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兩頭咊番

英文翻译:Make peace

两头和番的意思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番:[fān]1.指外国或外族:番邦。番茄。番薯。2.种;样:别有一番天地。3.回;次;遍:思考一番。几番周折。三番五次。翻了一番(数量加了一倍)。[pān]1.番禺(Pānyú),地名,在广东。2.姓。

成语评论

两头和番”这个说法,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它更像是一种民间口语化的表达,而非传统成语。如果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可以理解为“在矛盾双方之间调和关系,试图让两边都满意”。比如:老王在亲戚借钱的事情上两头和番,既劝表弟量力而行,又安抚姑姑别着急上火。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行为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关键要看具体场景。比如职场中,同事因分工争执不下时,主动帮忙梳理任务优先级并协调沟通,确实能缓解矛盾。但如果遇到原则性问题(比如利益分配不公),单纯“和稀泥”反而会埋下隐患。

我曾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善于“两头和番”的人往往具备更强的共情能力。邻居张阿姨就是个典型,她能同时理解婆媳双方立场的难处,通过组织家庭会议让彼此说出心里话。这种搭建对话桥梁的做法,比简单站队更有建设性。

不过要注意的是,调和≠没有立场。就像调解员处理纠纷时,既需要保持中立态度,也要引导双方找到共识基础。过度追求“谁都不得罪”可能导致问题拖延,反而消耗更多精力。就像处理孩子间的玩具争夺,与其说“你们轮流玩”,不如教他们制定共享规则。

生活中这种智慧的应用远比想象中广泛。小到朋友间的误会调解,大到国际谈判中的斡旋,本质上都是在不同立场间寻找平衡点。重要的是保持真诚沟通的底色——毕竟,真正的和解从来不是靠技巧达成,而是基于相互理解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