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ǎng
  • tóu
  • sān
  • m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ǎng tóu sān miàn

成语解释:同“两头白面”。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若是我,两三番,将他留恋,教人道后尧婆两头三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表里不一

繁体字形:兩頭三靣

英文翻译:Two ends and three sides

两头三面的意思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成语评论

两头三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表里不一、在不同人面前表现不同的状态。举个例子:小明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转身却对同事抱怨工作压力大,这就是典型的“两头三面”。

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两头三面”的行为?可能是为了迎合不同人的期待,或是避免矛盾冲突。比如新入职的员工对上司的严格要求点头称是,私下却和朋友吐槽“这规矩太死板”。这种行为短期能减少摩擦,但长期可能让人失去他人信任。

怎么识别生活中的“两头三面”?观察对方在不同场合的态度反差。比如总说“我都行”的朋友,在聚餐时附和别人选川菜馆,过后却在社交平台发“其实我更想吃日料”。这种情况既反映了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沟通时不必过分猜测他人真实想法。

这种行为真的全是缺点吗?我的观点是:适当的情境化表达不等于虚伪。就像父母在孩子面前隐藏工作压力,医生对重症患者保持鼓励态度,这种“选择性真实”反而体现着同理心。但若长期戴着面具生活,既消耗自身能量,也会让关系流于表面。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妨记住:真诚就像照相机里的自然光模式,虽然会暴露瑕疵,但拍出的画面最真实生动。与其花精力维持多个面孔,不如用更开放的态度表达合理诉求——毕竟,能接受你本色出演的人,才是值得深交的对象。

下次遇到需要表态的场合时,可以试试这样说:“我理解这个方案的优点,不过从执行层面看可能存在这些挑战……”既保留了不同视角,又避免了前后矛盾的尴尬。记住,圆融不是圆滑,坦诚也不等于莽撞,找到这个平衡点,生活反而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