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éi
  • shè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wéi yǐ shèn

成语解释: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比喻不要太过分

繁体字形:不為已甚

英文翻译:not be too hard on sb

不为已甚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

甚:[shèn]1.副词。很;极:进步甚快。言之甚当。2.超过;过分:无甚于此者。过甚其辞。3.疑问代词。什么:要它作甚?。姓甚名谁?[shén]同“什(shén)”。

成语评论

大伙儿有没有听过“不为已甚”这个成语?哎,这词儿乍一听可能有点儿文绉绉,其实意思特简单——就是做事儿别太过火,差不多得了!比如说同事小王熬夜改方案,领导夸他努力,他却摆摆手说:“这不算啥,不为已甚嘛,再改下去反而容易出错。”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点到为止,懂得收手的智慧。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老祖宗非要强调‘不为已甚’呢?”你猜怎么着?这事儿就跟吃火锅一个理儿!辣锅涮毛肚虽然过瘾,但要是连着涮十盘,第二天保准嗓子冒烟。就像咱老祖宗说的“过犹不及”,凡事讲究个平衡,太使劲儿反而容易翻车。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哈!比如教育孩子这事儿。隔壁李姐天天给娃报五个补习班,结果孩子累得直哭。后来她听了心理老师的建议,砍掉三个兴趣班,孩子反倒考进了年级前十。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不为已甚”的现实版演绎吗?有时候少即是多,留点儿空白反而能激发潜力。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嘀咕:“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收着劲儿不会吃亏吗?”哎,这话问到点子上了!但您琢磨琢磨,那些马拉松冠军哪个是全程冲刺的?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分配体力。就像咱职场打拼,白天高效工作八小时,晚上该追剧追剧,该撸串撸串,保持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反而比996的同事更扛得住压力。

最后说个我自己的观察哈!现在年轻人流行“佛系”和“躺平”,要我说啊,这跟“不为已甚”倒是异曲同工。倒不是让大家真的躺平,而是学会在鸡血和咸鱼之间找个舒服的平衡点。就像吃自助餐,眼大肚子小容易撑着,挑几样最爱吃的,吃得美滋滋又不浪费,这才是真本事!

下次遇到纠结事儿的时候,不如把“不为已甚”当个口头禅念叨念叨。毕竟老祖宗传了千年的智慧,说不定真能帮咱们避开那些用力过猛的坑。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为已甚的造句

  1. 造句 在中国,孟子评价孔子是不为已甚者。
  2. 造句 那家人听了,倒道南令本不为已甚,不过大吏过严罢了。
  3. 造句 科大少年班之耻。对你,方舟子不为已甚。
  4. 造句 他这人向来不为已甚。
  5. 造句 最后就是自己找台阶,人家不为已甚也给台阶。
  6. 造句 我也不为已甚宽恕他过去的无礼。
  7. 造句 见到他识趣,曾平也就不为已甚,重重哼了一声,走过来在案板上放下了猪肉,再次对着那二牛道:“给我切三斤好肉!”。
  8. 造句 说什么契丹人分明是借口,英零娱不为已甚,眼睑一垂,算是答应。
  9. 造句 曹子余不为已甚,又问她:“我们要去哪里?”。
  10. 造句 既是雅素公主求情,那我就不为已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