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o yì zhī jiāo
成语解释: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朋友
繁体字形:道義之交
英文翻译:a friendship based on principles of morality and justice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哎哟,说到“道义之交”这个成语,你懂的,它形容的是那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原则建立的友情。比如老张和老王,一个坚持环保理念,一个专注公益事业,两人一拍即合搞了个垃圾分类项目,这就是典型的“道义之交”——说白了,三观对上了,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等等,这种友情和普通交情有啥区别?嘿,问得好!普通朋友可能一起吃喝玩乐,但道义之交更像战友,比如《三国演义》里刘备和诸葛亮,一个想匡扶汉室,一个愿鞠躬尽瘁,这种肝胆相照的关系可不只是喝两杯酒能换来的。
现实生活中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那必须的!你看疫情期间,很多陌生人组成了志愿者团队,大家素不相识,但都抱着“能帮就帮”的心态协作,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道义之交”?这时候啊,共同的善念可比血缘关系还管用。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社会利益至上的风气里,这种关系会不会太理想化?其实吧,我觉着关键看你怎么选。就像我认识的设计师小林,明明能接高薪广告单,偏要免费帮非遗手艺人做包装设计,用她的话说:“钱可以再赚,但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来不及了。”你看,道义之交从来不是古董,它就藏在我们的选择里。
说到底,这种友情最动人的地方在哪?依我看啊,是那份超越功利的默契。就像管仲说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这种被理解的踏实感,可比单纯的利益捆绑走得更长远。下次遇到困难时,不妨想想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可能不会说漂亮话,但绝对会在关键时刻给你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