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n nàn zhī jiāo
成语解释:交:交情;朋友;患难:危险和艰苦的处境。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指交情很深。
成语出处:明 焦竑《玉堂丛语 荐举》:“仲举与文贞在武昌,因患难之交,讷黑窑匠以一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经过困难而成好朋友
繁体字形:患難之交
英文翻译:companion in adversity
患:1.祸害;灾难:患难。水患。防患未然。2.忧虑:忧患。患得患失。3.害(病):患病。患者。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傩”。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患难之交”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起经历过困难的朋友。比如,你和朋友爬山时迷了路,两人互相鼓励、分食最后一块饼干,这种共同熬过危机的经历,就能让普通朋友升级为“患难之交”。
有人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交情吗?”其实,患难不一定指生死关头。同事被客户刁难时你挺身解围,朋友失业时你帮忙改简历,这些小事积累的信任,同样能成为“患难见真情”的现代版本。
有个真实案例:疫情期间,小区里素不相识的邻居自发组队送菜。半年后组织者创业,当时帮忙的邻居里有三位主动加入他的团队。你看,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筛子滤出了真正靠谱的人。
为什么患难之交更珍贵?心理学有个“吊桥效应”——人在危机中更容易产生情感联结。好比暴雨天共撑一把伞的陌生人,会比晴天擦肩而过的人更让你记住。这种情感记忆自带“抗衰减”属性,多年后回想依然鲜活。
有人觉得现在人际关系太功利,我倒觉得患难之交从未消失,只是换了存在形式。就像游戏里组队打副本的队友,或是深夜陪你改方案的工作搭档,关键不在于苦难的规模,而在于彼此是否愿意在低谷时伸出手。
培养这种交情需要什么?主动暴露脆弱可能是第一步。当你敢对同事说“这个我不太懂”,向朋友倾诉工作压力,相当于给对方递了根联结的绳索。当然,对方接不接得住,就看缘分深浅了。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手机通讯录里,有多少人能半夜两点接你电话还不问原因?这个数字,或许就是你当下“患难之交”的库存量。别急着焦虑,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数量,而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