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 jiǎ zhī nián
成语解释: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也叫做一个甲子;花甲;指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成语出处: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对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蘤甲之年
英文翻译:sixty years of age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花甲之年”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指的是人满六十岁,就像日历翻过一甲子(六十年)一样。比如老张退休时感慨:“到了花甲之年,终于能好好享受生活了。”这里的“花甲”既点明年龄,又暗含人生阶段的转变。
有人可能会问:“花甲之年只能用来形容年龄吗?”当然不止!比如社区组织重阳节活动,标题写“花甲老人展风采”,既点明参与者年龄,又传递出积极生活的态度。甚至可以用在比喻中,比如“这座老桥已有花甲之龄”,赋予建筑拟人化的岁月感。
为什么用“花甲”指代六十岁呢?这源于古代干支纪年法。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六十年刚好完成一个循环,就像树枝长满纹路。这种传统文化智慧,让年龄表述变得诗意盎然。比如李奶奶常说:“我这花甲之年的皱纹,可都是故事的印章。”
现代人寿命延长,花甲之年早已不是人生的终点站。邻居王叔刚满六十就考了潜水证,他总说:“花甲不过是新里程的开始。”这种观念转变,让成语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与其焦虑年龄数字,不如像收拾行囊那样,整理前半生的经验,开启更自在的后半程。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独特价值。花甲之年像陈年普洱,初泡略显平淡,细品方知醇厚。它提醒我们:岁月的积累本身就是财富。正如老教师退休时说的:“教书三十载,如今桃李满天下,这花甲当得值!”时间馈赠的不仅是白发,更是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