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n
  • n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n nǎo tú dì

成语解释: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肝腦涂地

英文翻译:ready to die the cruelest death for principles

肝脑涂地的意思

肝: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脑:1.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髓。脑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2.头: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3.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脑儿。4.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

涂: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7.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肝脑涂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疫情期间,一位医生连续48小时守在急诊室,累到虚脱仍坚持工作。同事劝他休息,他却说:“这时候患者需要我,就算肝脑涂地也得顶上。”这里并不是说真要把内脏洒在地上,而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达拼尽全力的决心。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血腥的成语为什么会被用来形容奉献精神?其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场景。《史记》记载,大将樊哙对刘邦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必为陛下肝脑涂地。”当时将士们用身体铺路让君主通过,后来逐渐演变成表达忠诚的象征。

现代职场中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比如创业公司的技术总监,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三个月吃住在办公室,最后成功帮公司拿下融资。这种“燃烧自己”的工作方式,用“肝脑涂地”来形容确实贴切。但需要提醒的是,过度透支健康并不可取,奉献精神与自我关怀需要平衡。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会产生微妙差异。当用来描述历史人物时,往往带着悲壮感;而在日常玩笑中,朋友说“为了帮你搬家我都要肝脑涂地了”,又转化成了幽默的自嘲。这种语言弹性恰恰体现了汉语表达的丰富性。

从个人观察来看,现代社会更提倡理性奉献。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前会检查装备,医生做手术前要保证充足睡眠,真正的“肝脑涂地”不是盲目牺牲,而是在充分准备下的全力以赴。毕竟,可持续的付出比瞬间的燃烧更有长远价值。

下次听到这个成语时,不妨注意说话人的语气和场景。它可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可能是轻松的日常调侃,更可能蕴含着说话者独特的价值判断。理解成语背后的温度,或许比单纯记忆释义更有意义。

肝脑涂地的造句

  1. 造句 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肝脑涂地我也在所不惜。
  2. 造句 恐怖分子的炸弹攻击,不知使多少无辜民众肝脑涂地。
  3. 造句 为了国家和人民,就是肝脑涂地,我们也在所不惜。
  4. 造句 军人守土有责,即使肝脑涂地,也要维护国家的安全。
  5. 造句 为了联邦我甘愿肝脑涂地。
  6. 造句 军人守土有责,即使肝脑涂地,也要击退来犯之敌。
  7. 造句 古代侠客极重信义,既已承诺,纵然肝脑涂地,也绝不食言。
  8. 造句 今天承蒙器重,扈随左右,即令肝脑涂地,也无遗憾。
  9. 造句 只要能使他的病好起来,我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10. 造句 肝脑涂地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