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án
  • y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án yán qǐ fú

成语解释: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指高低起伏延续不断

成语出处:朱自清《序》:“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足够教你流连忘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高低起伏延续不断

繁体字形:綿延起伏

英文翻译:Rolling and rolling

绵延起伏的意思

绵:1.丝绵。2.柔软:绵软。3.单薄:绵力。绵薄。4.连续不断:绵延。

延:1.延长:蔓延。绵延。延年益寿。苟延残喘。2.(时间)向后推迟:迟延。延期。开学日期延至10月份。3.聘请;邀请:延聘。延师。延医。延至其家。4.姓。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成语评论

绵延起伏”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脉或麦浪。比如站在山顶眺望远方,你会脱口而出:“这丘陵地带真是绵延起伏,像一条沉睡的巨龙。”不过,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自然景观吗?

其实它也能比喻人生际遇。有位创业者曾对我说:“创业就像在绵延起伏的群山里穿行,你以为翻过最高峰就是坦途,转眼又见新山头。”这话精准捕捉了奋斗者的真实体验——成功与挫败往往交替出现,但整体趋势仍向前延伸。

有人可能会问:用这个词会不会显得文绉绉?我倒觉得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活用。比如描述股市行情时,“上证指数走出绵延起伏的曲线”既专业又形象。比起冷冰冰的“波动”,它暗含了动态发展的韵律感。

最近看考古纪录片时注意到,专家用“绵延起伏的文明脉络”形容黄河流域遗址分布。这个用法让我耳目一新——不仅描绘了地理形态,更暗喻中华文明传承的延续性。这或许就是汉语的魅力:四字成语能承载跨越时空的厚重感。

下次路过郊野时不妨驻足观察:电线杆在田野间划出的波浪线,收割机驶过麦田留下的轨迹,这些现代图景同样可以用“绵延起伏”来描摹。语言本应随时代生长,关键是用得贴切自然,就像春雨渗入土地般不着痕迹。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种动态平衡:心电图跳动的折线,孩子成长的轨迹,甚至手机信号格的变化。理解了这个意象,再看那句“历史长河绵延起伏”,就能品出其中既承认曲折又坚信向前的双重意味。这或许正是我们需要的人生态度——既清醒认知现实的起伏,又保持眺望远方的目光。

绵延起伏的造句

  1. 造句 那山秀色膏膏,虽没有睁嵘挺拔的气势,但却绵延起伏,像一个任重道远的旅人,迈着脚步,向远处的天际走去。
  2. 造句 成群的奶牛和菜牛在绵延起伏的草场上安静地啃食青草,在牧场的中间座落着几栋红色大牲口棚和几幢整洁的白色住房。
  3. 造句 永恒的哥特式教堂。绵延起伏的平原和葡萄园,以及此起彼伏的阿尔卑斯山脉。
  4. 造句 吉维尼是一座精致的小镇,距离巴黎80公里,坐落于绵延起伏的丘陵之中,那里的景色足以让你赞叹不已。
  5. 造句 小河顾盼生情,涟漪比比,绵延起伏成一路的五彩诗帆,欢唱着串串清亮的歌谣,盎然而来。
  6. 造句 我们没有认为开阔的平原,绵延起伏的山峦和蜿蜒远去的河流是荒野的。
  7. 造句 角山山势巍峨,绵延起伏,是山海关的天然屏障。
  8. 造句 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背部构成一片绵延起伏的平面。
  9. 造句 青衣江及其支流沿岸,有绵延起伏的山,险峻的峡谷,清丽的河流和奇特的泉水。
  10. 造句 水坑干涸了,在光秃秃的绵延起伏的山坡上,我们看到到处都是死去的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