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áng fēng è làng
成语解释: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
繁体字形:狂風惡浪
英文翻译:fierce storm
狂:1.精神失常;疯狂:发狂。丧心病狂。2.猛烈;声势大:狂风。狂奔。3.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狂喜。狂欢。4.狂妄:狂言。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提到“狂风恶浪”,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可能是海上船只被巨浪掀翻的惊险场景,也可能想到生活中突然爆发的棘手问题。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既形容自然界的极端恶劣环境,也比喻人生中突如其来的重大挑战。
比如渔民老张常说:“出海二十年,最怕遇到狂风恶浪,但风浪过后总能捞到最肥的鱼群。”这句话巧妙点破成语的双重含义——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现实中,台风季的渔港码头确实会出现狂风卷着咸腥海水扑向堤坝的景象,而创业者面对市场波动时,同样会用“这阵子简直是狂风恶浪”来形容压力。
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用“狂风恶浪”而不是单纯说“困难”?试想《水浒传》里阮氏兄弟在芦苇荡智取生辰纲的场景,作者特意描写“骤然狂风大作,白浪掀天”,此时恶劣天气不仅是环境描写,更暗示着命运转折的到来。这种将自然力量与人生际遇相勾连的智慧,正是汉语成语的精妙之处。
从个人经历看,曾在山区支教时遇过山洪暴发,泥石流阻断公路的情形完全符合“狂风恶浪”的字面意义。但更难忘的是当地教师说的:“咱们这儿的娃,哪个不是在狂风恶浪里学会走路的?”这句话突然让我明白,成语背后藏着某种生存哲学——真正可怕的不是风浪本身,而是失去与之共处的勇气。
观察现代职场会发现,这个成语正在被赋予新内涵。某科技公司总监在季度会议上说:“行业寒冬就像狂风恶浪,但正是打磨产品的好时机。”这种将危机转化为契机的思维,恰恰印证了成语与时俱久的生命力。它不再是单纯的灾难描述,更成为衡量应变能力的标尺。
下次遇到棘手状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立体含义。自然界里,风浪过后海面会恢复平静;人生旅途中,穿越困境后的视野往往更加开阔。重要的不是躲避所有风浪,而是学会在颠簸中校准航向,毕竟真正的水手,都是在与风浪对话中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