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áng fēng dà zuò
成语解释:刮大风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天气等
繁体字形:狂风大作
英文翻译:Windy work
狂:1.精神失常;疯狂:发狂。丧心病狂。2.猛烈;声势大:狂风。狂奔。3.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狂喜。狂欢。4.狂妄:狂言。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夏日的海边,乌云压顶,狂风大作。原本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几米高的浪花,渔船在风浪中摇摇晃晃,像被巨人捏在手里的玩具。这时候用“狂风大作”形容天气,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其实这个成语不仅能描述自然现象,还能比喻突然爆发的激烈情绪哦!
比如同事老张平时温温和和,有天突然在会上拍桌子发火,旁边的实习生小声嘀咕:“张哥今天怎么狂风大作的?”你看,这个用法既保留了自然现象的冲击力,又带点幽默感。不过要注意,用它形容人时通常带点夸张色彩,更适合用在非正式场合。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暴跳如雷”有什么区别?重点在“突然性”和“持续性”。就像去年台风过境时,我家阳台的花盆先是被吹得东倒西歪(这是前奏),接着狂风大作整整半小时(持续状态),最后风停时满地狼藉。整个过程用这个成语就能串成完整故事线。
记得有次自驾游遇到沙尘暴,车前挡风玻璃突然噼里啪啦作响,能见度瞬间降到五米。同车的朋友脱口而出:“这简直是狂风大作plus版!”虽然不符合语法规范,但现场感十足。语言本来就是活的,适当创新反而能让表达更生动。
在写作时不妨试试“通感”手法。比如描写紧张的工作会议:“项目经理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突然狂风大作——A组甩出三套方案,B组翻出半年前的邮件,市场部直接搬出了竞品分析报告。”这种用法跳脱了天气范畴,却精准传递出信息爆炸的紧张感。
最后留个小思考:当我们说“心中狂风大作”时,是在表达怎样的情绪状态?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就像台风过境后,有人忙着收拾残局,也有人期待彩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