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成语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牛頭不對馬嘴
英文翻译:The head of a cow is not to the mouth of a horse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对:1.回答:对答如流。2.向着;朝着:枪口对准敌人。3.对抗;敌对:对手。针锋相对。4.对待。例:对事不对人。5.正确;正常;相合:这话很对。神色不对。数目不对,还差一些。6.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校对。对表。7.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把破镜片对到一起。对榫。8.投合;适合:俩人很对脾气。对心思。9.成双的:对联。10.搀入(多指液体):对水。11.⑪介词。1.与“对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你的建议,他很重视。2.对待:小王对他有意见。3.朝;向:对人民负责。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小明最近迷上了摄影,兴冲冲地问朋友:"你觉得我该买什么型号的相机?"朋友却认真建议:"你可以先学学炒鸡蛋,火候控制很重要。"这种对话场景,就是典型的"牛头不对马嘴"。
Q: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鸡同鸭讲的情况? A:很多时候是因为交流双方处于不同的认知轨道。就像上周公司会议上,市场部在讨论用户画像,技术部突然插话:"服务器配置要升级了"。这种跨频道的对话往往让工作效率打折。
我在网购时遇到过有趣案例:买家评论"衣服料子太薄",卖家回复"亲我们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看似回应了问题,实则没触及核心诉求。这种表面应答反而容易加深误解。
Q:如何避免成为话题终结者? A:关键要建立对话坐标系。就像学妹问我"怎么准备考研",我不会直接列书单,而是先问:"你更担心专业课基础,还是时间规划?"找准定位才能对症下药。
家庭聚会时,表弟抱怨"工作没意思",长辈马上说"赶紧相亲结婚"。两代人思维差异就像不同操作系统——一个在探索人生价值,一个在运行传统脚本。这时候更需要耐心翻译,而不是强行兼容。
有个观察很有意思:现代人虽然沟通工具发达了,但真正有效的对话反而变少了。就像用4G网络发摩斯电码,技术先进不等于信息通达。培养"频道切换能力",或许比单纯提升表达技巧更重要。
最后分享个小技巧:当发现对话开始跑偏时,试着说"刚才你说的XX点很有意思,能展开说说吗?"这个引导句就像给脱轨的火车铺回轨道,既尊重对方,又能拉回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