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xíng
  • ju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 xíng jué jì

成语解释:见“潜形匿迹”。

成语出处:明·刘基《巫山高》诗:“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潛形譎跡

英文翻译:Subtlety

潜形谲迹的意思

潜: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3.秘密地:潜逃。4.指潜力:革新挖潜。5.姓。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谲:1.欺诈;狡诈:谲诈。狡谲。2.奇异怪诞:奇谲。诡谲。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成语评论

说到“潜形谲迹”,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个成语有点陌生。举个例子:深夜的森林里,一只狐狸压低身子,绕过落叶堆,悄无声息地靠近鸟巢——这就是典型的“潜形谲迹”。动物捕猎时的隐蔽行动,人类社会的竞争策略,其实都藏着这个成语的影子。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偷偷摸摸”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谲”字。它不只是简单的隐藏,更包含策略性的伪装。比如某互联网公司在推出新产品前,故意放出混淆视听的烟雾弹,让竞争对手误判方向,这就是商业版的“潜形谲迹”。

历史故事里这样的案例更生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队会突然改变既定航线,在陌生海域留下不完整的航行记录。这种主动制造谜团的做法,既保护了贸易路线,又让周边势力难以捉摸,堪称古代版的战略模糊。

其实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应用场景。比如处理职场矛盾时,有人选择先观察形势再行动,避免过早暴露立场。这种做法本身没有对错,关键要看是否出于正当防卫。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过招,藏锋守拙往往比锋芒毕露更有效。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藏”的智慧?在信息透明的时代,过度隐藏反而可能引发猜疑。个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平衡——既要避免无谓的自我暴露,也要守住真诚的底线。就像变色龙改变体色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欺骗整个世界。

当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多想想背后的动机。是保护重要事物时的必要谨慎?还是逃避责任时的精心算计?不同的答案会让同样的行为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毕竟,成语背后的智慧,永远比字面意思更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