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n fù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成语出处: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滿腹文章
英文翻译:full of learning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提到“满腹文章”,你会想到什么?是书架上堆满的典籍,还是茶余饭后侃侃而谈的学者?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是夸赞一个人学问深厚,但现实中它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坑”。比如同事小王,开会时总能引用各种理论,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这就叫“满腹文章,却少了一把开锁的钥匙”。
为什么“满腹文章”的人也会碰壁?其实知识本身就像食材,烹饪技术才是关键。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背下整本《孙子兵法》不等于能打胜仗。就像邻居张阿姨,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靠着二十年菜市场摆摊经验,对人情世故的把握比MBA课程还精准。
有个真实案例:某历史系毕业生面试导游岗位,被问及“如何让游客记住宋代瓷器特点”,他滔滔不绝背年表,却不如另一位应聘者用“宋瓷就像手机里的极简风APP”的比喻打动考官。这印证了一个道理——知识需要翻译成生活语言才有生命力。
当代社会有个有趣现象:搜索引擎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满腹文章”,但真正稀缺的是筛选整合的能力。好比现在刷短视频,能三句话讲清量子力学的人,往往比照着书本念公式的教授更受欢迎。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下,应该升级为“满腹活文章”,强调知识的流动性和实用性。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手机里存着200G电子书,和真正读透3本经典,哪个更接近“满腹文章”的真谛?答案或许藏在每天地铁上那个用Kindle做读书笔记的上班族身上——知识的重量,从来不在数量,而在消化吸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