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ǎn
  • wén
  • zh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ǎn fù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成语出处: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滿腹文章

英文翻译:full of learning

满腹文章的意思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成语评论

提到“满腹文章”,你会想到什么?是书架上堆满的典籍,还是茶余饭后侃侃而谈的学者?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是夸赞一个人学问深厚,但现实中它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坑”。比如同事小王,开会时总能引用各种理论,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这就叫“满腹文章,却少了一把开锁的钥匙”。

为什么“满腹文章”的人也会碰壁?其实知识本身就像食材,烹饪技术才是关键。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背下整本《孙子兵法》不等于能打胜仗。就像邻居张阿姨,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靠着二十年菜市场摆摊经验,对人情世故的把握比MBA课程还精准。

有个真实案例:某历史系毕业生面试导游岗位,被问及“如何让游客记住宋代瓷器特点”,他滔滔不绝背年表,却不如另一位应聘者用“宋瓷就像手机里的极简风APP”的比喻打动考官。这印证了一个道理——知识需要翻译成生活语言才有生命力。

当代社会有个有趣现象:搜索引擎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满腹文章”,但真正稀缺的是筛选整合的能力。好比现在刷短视频,能三句话讲清量子力学的人,往往比照着书本念公式的教授更受欢迎。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下,应该升级为“满腹活文章”,强调知识的流动性和实用性。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手机里存着200G电子书,和真正读透3本经典,哪个更接近“满腹文章”的真谛?答案或许藏在每天地铁上那个用Kindle做读书笔记的上班族身上——知识的重量,从来不在数量,而在消化吸收的程度。

满腹文章的造句

  1. 造句 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的了。
  2. 造句 相传有个湖,名叫西湖,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西湖以打鱼为生。
  3. 造句 怀揣着满腹文章,道早晚必登高第。
  4. 造句 想不到哇,周叔,想不到你一个满腹文章的书痴竟然出口成脏啊。
  5. 造句 不象你父亲,虽然饱读诗书,满腹文章,但是没有功名,在范阳军中干了二十多年,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是一个从八品的户曹参军。
  6. 造句 会客厅内,芸芸之人挤了一室,脑满肠肥、土肚横圆的各大宝号店老板济济一堂,相互寒暄,你来我往,各执一词,均是向着各自的利益,满腹文章。
  7. 造句 长期的斗争实践,磨炼出他的满腹经纶,但终其一生,他也没有满腹文章。
  8. 造句 ,兔走鸟飞,地下相逢评月旦;雁来燕去,途中偶遇说春秋,毫秋不减,一腔热血灌桃李;白霜日增,满腹文章颂春秋。
  9. 造句 想如今朝堂之上,贪官如云,吏治不清,徐某只因家境贫寒,孝敬不起各处官员小吏,纵然有满腹文章,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