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ān mǎ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鸣凤记 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优秀文章
繁体字形:班馬文章
英文翻译:Banma article
班:1.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大班。作业班。进修班。2.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班。晚班儿。值班。日夜三班。3.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隶属于排。4.旧指戏班,也用于剧团的名称:班规。搭班。三庆班。5.a)用于人群:这班姑娘真有干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你搭下一班飞机走吧。公共汽车每隔四分钟就有一班。6.按排定的时间开行的:班车。班机。7.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8.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哎,说到“班马文章”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挠挠头:这到底啥意思啊?简单来说,“班”指的是班固,“马”指的是司马迁,两人都是汉代大文豪。所以“班马文章”一般用来夸赞文笔好、有深度的作品,比如“这篇论文写得真是班马文章,逻辑严谨又引经据典!”(你看,这不就活学活用了嘛~)
那有人要问了:“现在谁还看文言文啊?这成语是不是过时了?”嘿,这问题问得好!其实呀,班马文章的核心是“扎实的内容+清晰的表达”。举个栗子,你刷短视频看到个科普博主用大白话讲量子物理,既有趣又有干货——这不就是现代版“班马文章”嘛?说到底,甭管什么年代,能把复杂事儿说明白的都是高手。
不过话说回来,班固和司马迁要是活到现在,估计会被催更到自闭吧?(笑)毕竟人家写《汉书》《史记》可是花了十几年。反观现在自媒体日更三千字,质量嘛...咳咳你懂的。所以个人觉得啊,“班马文章”更像种态度:宁肯慢工出细活,也不拿水货充数。就像我老家木匠说的:“榫卯要对准,急不得!”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你要写工作总结,与其堆砌“赋能”“抓手”这些黑话,不如学学班马精神,老老实实写:“本月通过优化流程,帮客户节省了20%时间”——这才是既有数据支撑,又让人秒懂的表达方式。说白了,好文章就像一碗阳春面,看着简单,汤底可都是功夫。
最后提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AI都能写诗了,但为啥大家还是爱看真人写的深度长文?可能就像机器做的包子再标准,总比不上老师傅手作的烟火气吧。所以说啊,班马文章这种“人味儿十足”的写作风格,指不定哪天又会杀回主流呢?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