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ǎn
  • miàn
  • wén
  • zh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ǎn miàn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诗》:巨屦扬矣,于彼高冈;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辉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带贬,反面文章,含蓄无穷,颇有风人之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多指反语

繁体字形:反靣文章

英文翻译:Anti face article

反面文章的意思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成语评论

提到“反面文章”,许多人会联想到成语“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某公司推出“限时优惠”活动时,顾客反而怀疑商品质量有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欲盖弥彰”。为什么看似正面的行动会引发负面联想?这背后藏着心理学的“逆向思维效应”——人们越被强调某个信息,越容易关注其对立面。

成语“画蛇添足”常被用来批评多余举动。有个真实案例:某社区为提升安全指数,在每栋楼安装8个摄像头,结果居民投诉隐私受侵犯。这种“过度防护”就像给茶杯配保险柜,本为解决小问题却制造新矛盾。如何把握改进的尺度?关键要像中医调理般“对症下药”,而非盲目堆砌解决方案。

有读者可能会问:“难道积极行动都是错的?”当然不是。重点在于“对症下药”。就像成语“南辕北辙”所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我曾参与过公益项目,最初拼命组织大型活动收效甚微,后来改为针对特殊群体的小型帮扶,效果反而提升3倍。这印证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观察现代职场,常能看到“反面教材”的生动演绎。某同事为突显工作量,把简单报告写成万字论文,结果被领导批评效率低下。这让我想起“买椟还珠”的故事——过度包装反而模糊核心价值。工作中,学会“删繁就简”往往比“锦上添花”更重要。

有个有趣现象:当商家强调“绝对无添加”,消费者反而更留意成分表。这正应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智慧。个人认为,这种语言艺术就像照镜子,既能反映事物本质,又能折射观察角度。下次遇到宣传语时,不妨试试“反弹琵琶”的思考方式,或许能发现隐藏的真相。

语言如同双面绣,正反皆成图案。掌握成语中的辩证智慧,就像获得多棱镜,能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想想“塞翁失马”的故事——眼前的困境,或许正在为未来的转机铺路。生活这本大书,正需要正反两面的阅读方式才能读懂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