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ù
  • shǒu
  • shù
  • j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shǒu shù jiǎo

成语解释: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过分小心,不敢放手去做

繁体字形:束手束脚

英文翻译:be bound hands and feet

束手束脚的意思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成语评论

成语“束手束脚”常用来形容做事时顾虑太多,放不开手脚的状态。比如一位新入职的员工,明明有好点子却不敢在会议上发言,担心同事觉得自己爱出风头——这种“心里有火不敢烧”的状态,就是典型的束手束脚

为什么会有人做事束手束脚其实就像学骑自行车时紧抓车把不敢蹬踏板一样,多数时候源于对未知结果的恐惧。有位程序员朋友曾向我倾诉,他花了三个月打磨的智能算法始终不敢提交测试,只因害怕出现bug被质疑能力。这种“完美主义拖延症”本质上也是自我束缚的表现。

如何打破这种困局?不妨参考儿童学步的过程。观察幼儿学走路时会发现,他们摔倒了就爬起来,根本不会在意旁人的眼光。试着给自己设定“允许犯错”的额度,比如允许新项目有20%的试错空间,反而能激活更多创造力。就像那位程序员后来发现,提交的算法虽然存在小问题,却因此获得了前辈的针对性指导。

另一个常见场景是人际关系中的束手束脚。朋友小美总在相亲时刻意隐藏自己爱看科幻小说的爱好,结果每次约会都像在扮演另一个人。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和对方聊《三体》时,反而遇到了志趣相投的伴侣。这让我想到:真实的瑕疵比完美的伪装更有生命力。

现代社会的高效运转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心理束缚。每天接触的海量成功案例,容易让人产生“必须一步到位”的错觉。但观察自然界就能发现,连参天大树都是经历无数次风雨摧折才长成。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周全的计划,而是像树苗突破石板那样的原始勇气。

解开手脚的关键往往在于转换视角。把“不能失败”的执念转化为“可以重来”的底气,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成长。毕竟人生不是单次考试,而是持续迭代的版本更新。当开始接纳过程中的不完美,那些束缚手脚的无形绳索,自然会慢慢松脱。

束手束脚的造句

  1. 造句 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畏首畏尾,束手束脚。
  2. 造句 如今联邦政府行动束手束脚,只能依赖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刀阔斧的推陈出新了。
  3. 造句 它规章网络过于束手束脚,它的工作保障过于刻板,它的医疗、福利和教育系统需要剧变。它的服务业发展不足。
  4. 造句 等下一世,他不会再束手束脚,愿为她一个,负尽天下人。银小宝 
  5. 造句 小型企业则被被束手束脚,它们鼓励“复制”而非“创新”。
  6. 造句 而一旦放弃这些手段各国在反恐时就会显得束手束脚。
  7. 造句 我们不要清规戒律,不要束手束脚,不要谨小慎微.
  8. 造句 省得以后束手束脚,常言说得好,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9. 造句 这些条条框框,可真是束手束脚。
  10. 造句 吕班在“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情中,束手束脚地拍这部影片,饰演牛科长的李景波也是忧虑重重,怕夸张,怕失实,怕流于“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