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shì
  • j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

成语解释: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手不釋卷

英文翻译:be never seen without a book in hand

手不释卷的意思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释:1.说明;解说:注释。解释。2.消除:释疑。冰释。3.放开;特指释放被拘押者或服刑者:释放。保释。4.放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5.指释迦牟尼。泛指佛教:释教。释典。

卷:[juà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卷宗。调卷。查卷。[juǎn]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卷起来。卷起袖子就干。烙饼卷大葱。2.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风卷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卷起尘土,飞驰而过。她卷入了这场争论。3.裹成圆筒形的东西:铺盖卷儿。把挂历裹成一个卷儿寄出去。4.(卷儿)卷子(juǎn·zi):花卷儿。金银卷儿。5.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卷纸。一卷铺盖。

成语评论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手里总拿着书卷,形容人勤奋好学。比如,小张每天通勤坐地铁时,总会从包里掏出一本书读,哪怕站着也看得津津有味,同事调侃他:“你真是手不释卷啊!”这种场景是不是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大家手机不离手,刷短视频、看资讯更方便,“手不释卷”还有意义吗?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持续学习”的态度。比如程序员小李习惯用电子阅读器学新技术,虽然工具变了,但他每天花一小时专注阅读的习惯从未改变——这就是一种现代版的“手不释卷”。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王阿姨退休后迷上了历史小说,做饭时听有声书,散步时用手机看章节,儿女都笑她“比上班还忙”。你看,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设备,只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求,都能算得上“手不释卷”。

或许有人困惑:工作这么忙,怎么做到手不释卷?关键不在于“每分每秒读书”,而是培养碎片化学习的意识。比如等咖啡的5分钟翻几页书,睡前15分钟听段知识播客。我有个朋友甚至把微信读书的字体调大,边洗碗边用手机支架听书——这种灵活的方式,反而让学习变得更有生命力。

有人担心,这样碎片化阅读会不会效果差?其实不必纠结形式。就像健身,有人去健身房,有人在家跳操,重点在于坚持。我观察到,那些长期保持阅读习惯的人,往往更擅长把零散信息串联成体系,这种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珍贵。

换个角度看,“手不释卷”在现代可以理解为“保持思维活跃”。比如设计师小王每天浏览艺术网站,护士小陈定期参加线上医学讲座,这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行为,本质上和古人捧书苦读是相通的。知识的载体在变,但人类对成长的追求从未改变。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地铁上看书的人变少了,但刷学习类App的人变多了。这或许说明,人们依然渴望进步,只是方式更多元。就像纸质书不会消失,手不释卷的精神也会以新的形式延续——毕竟,能让我们放下手机专注阅读的内容,永远值得被珍视。

手不释卷的造句

  1. 造句 哥哥正准备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
  2. 造句 安徒生童话真吸引人,谁读都会手不释卷。
  3. 造句 无论是王冕的僧寺夜读,还是顾炎武的手不释卷,无论是任末的好学勤记,还是王充的市肆博览。每当读到他们的事迹,我们的心灵总会被震憾,他们将学习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他们也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4. 造句 见他手不释卷的刻苦样,我不忍心打搅他。
  5. 造句 爱看书的哥哥整天手不释卷。
  6. 造句 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
  7. 造句 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
  8. 造句 他是那么酷爱读书,你总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释卷。
  9. 造句 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10. 造句 他很会利用时间,不管是走路,还是坐车,几乎都是手不释卷,所以功课一直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