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ǒu bù tíng huī
成语解释: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不停地写作
繁体字形:手不停揮
英文翻译:keep one's pen running on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停:1.停止;停留;停放:表停了。顺路到上海停了两天。汽车停在门口。2.妥帖:停妥。停当。3.总份数中的一份:十停儿有八停儿是坏的。
挥:1.摇动;舞动:挥手。挥舞。挥刀。2.拂去;抹掉:挥汗。3.抛出;散出:挥金如土。挥发。
“手不停挥”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形容人不停地挥动手臂,用来比喻勤奋工作或持续不断地努力。比如一位作家为了赶稿,连续三天坐在电脑前“手不停挥”,终于完成了新书的第一章。这里的“挥”不仅是动作的重复,更传递出专注投入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方式真的有效吗?其实关键在于目标的明确性。去年我遇到一位创业者,她在产品上线前两个月每天“手不停挥”地调试代码、测试功能,但每项工作都围绕用户需求展开,最终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这说明持续行动必须与清晰方向结合,否则容易沦为无效劳动。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不仅能用在职场场景。某次参观陶艺工作室时,老师傅教徒弟时就说:“你看这块泥胚,要手不停挥地调整弧度才能成型。”这时候的“挥”变成了充满韵律的艺术创作动作,机械重复与匠心独运的界限,往往就藏在每个动作的微妙变化里。
现代人该如何理解这种传统智慧?我发现很多高效能人士都有个共同特点:他们并非24小时不停歇,而是像交响乐指挥家那样,懂得在关键段落“挥动指挥棒”。比如某位知名设计师每天只在灵感充沛的下午集中创作三小时,其他时间用来收集素材,这种张弛有度的“间歇性挥动”反而产出更高。
最后想分享个观察:最近参加写作营时,有位学员每天写五千字却进步缓慢,后来导师建议他“手停脑不停”——暂停打字,先梳理逻辑框架。这个反转用法很有意思,提醒我们:真正的持续努力,需要智慧和体力的双重协调,就像书法家挥毫时既有手腕的力度,更有胸中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