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ng kǎi bēi gē
成语解释: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成语出处: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指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繁体字形:忼慨悲謌
英文翻译:chant in a heroic but mournful tone
慷:〔慷慨〕a.情绪激昂,如“慷慨激昂”;b.待人热诚,愿意用财物帮助人,如“为人慷慨大方”。
慨:1.气忿:愤慨。2.感慨:慨叹。3.慷慨;不吝惜:慨允。
悲:1.伤心:悲喜交集。2.怜悯:慈悲。3.悲壮:悲歌。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慷慨悲歌”这个词,听起来像不像一位侠客在夕阳下拔剑长叹的画面?比如:“荆轲刺秦前与友人诀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众人垂泪,此情此景正是慷慨悲歌的写照。”这段故事里,壮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悲壮中又带着热血。
为什么这类场景总让人心潮澎湃?其实“慷慨悲歌”的精髓在于矛盾感的碰撞——明明处境艰难,却依然选择挺直脊梁。就像现代职场中,有人面对裁员危机时主动帮同事争取补偿,自己最后离开时反而笑着说“江湖再见”。这种豁达背后,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壮?
最近读到个有趣的现象:短视频平台上,年轻人用摇滚乐重新演绎古诗词,嘶吼着“醉里挑灯看剑”,弹幕里飘过满屏“燃哭了”。传统文化里的悲壮情怀,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生。私以为,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恰恰证明“慷慨悲歌”不是历史标本,而是深植于人性中的精神火种。
有个朋友创业失败后,把办公室最后一把椅子搬到天台,对着城市灯火自弹自唱《海阔天空》。他说那一刻不是悲伤,而是“把遗憾唱成纪念品”。这种将挫折转化为生命养分的态度,或许正是当代人诠释“慷慨悲歌”的新注解——不必刻意悲情,但要永远保留直面现实的勇气。
最后留个问题:当你遇到看似无解的困境时,会选择用怎样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慷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