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āng
  • kǎi
  • b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āng kǎi bēi gē

成语解释: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成语出处: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指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繁体字形:忼慨悲謌

英文翻译:chant in a heroic but mournful tone

慷慨悲歌的意思

慷:〔慷慨〕a.情绪激昂,如“慷慨激昂”;b.待人热诚,愿意用财物帮助人,如“为人慷慨大方”。

慨:1.气忿:愤慨。2.感慨:慨叹。3.慷慨;不吝惜:慨允。

悲:1.伤心:悲喜交集。2.怜悯:慈悲。3.悲壮:悲歌。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成语评论

慷慨悲歌”这个词,听起来像不像一位侠客在夕阳下拔剑长叹的画面?比如:“荆轲刺秦前与友人诀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众人垂泪,此情此景正是慷慨悲歌的写照。”这段故事里,壮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悲壮中又带着热血。

为什么这类场景总让人心潮澎湃?其实“慷慨悲歌”的精髓在于矛盾感的碰撞——明明处境艰难,却依然选择挺直脊梁。就像现代职场中,有人面对裁员危机时主动帮同事争取补偿,自己最后离开时反而笑着说“江湖再见”。这种豁达背后,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壮?

最近读到个有趣的现象:短视频平台上,年轻人用摇滚乐重新演绎古诗词,嘶吼着“醉里挑灯看剑”,弹幕里飘过满屏“燃哭了”。传统文化里的悲壮情怀,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生。私以为,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恰恰证明“慷慨悲歌”不是历史标本,而是深植于人性中的精神火种。

有个朋友创业失败后,把办公室最后一把椅子搬到天台,对着城市灯火自弹自唱《海阔天空》。他说那一刻不是悲伤,而是“把遗憾唱成纪念品”。这种将挫折转化为生命养分的态度,或许正是当代人诠释“慷慨悲歌”的新注解——不必刻意悲情,但要永远保留直面现实的勇气。

最后留个问题:当你遇到看似无解的困境时,会选择用怎样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慷慨悲歌”?

慷慨悲歌的造句

  1. 造句 年维泗的话掷地有声,如慷慨悲歌,使我们这批年轻人感动。
  2. 造句 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文学”的发扬蹈厉,或慷慨悲歌的文章,都是为了振奋民族精神,达到团结胜利的目的。
  3. 造句 他们以忠肝义胆谱写了一曲辉映史册的慷慨悲歌,表现了一腔热血,洗涤乾坤,虽九死犹未悔的忠贞和节烈。
  4. 造句 从时间上,慷慨悲歌文化的特征在战国时期形成和成熟,在隋唐时期仍然为人们所称道,到明清时期其余音遗响不绝如缕,前后持续二千余年,确已形成了悠久而稳定的传统。
  5. 造句 究其原因,有燕赵慷慨悲歌的文化精神影响和受地缘文化影响。
  6. 造句 以诚相待!以善为大!做慷慨悲歌之事!同创百年佳话!
  7. 造句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门馆流风未谢,于今视昔,问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8. 造句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长弓烈马,啸傲西风;倭寇逞凶,燕赵大地,血雨腥风,热血男儿,痛歼倭寇敌胆寒!第二百一十二章。
  9. 造句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10. 造句 虽然功败垂成,但易水河边,慷慨悲歌,这一幕影响了后来的历史,最终“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