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ǎn rén fèi fǔ
成语解释:使人内心深深感动。肺腑:肺脏;比喻内心深处。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繁体字形:感人肺腑
英文翻译:touch one deeply in the heart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肺: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人的肺在胸腔中,左右各一,和支气管相连。由心脏出来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肺动脉到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含有氧气的血液,经肺静脉流回心脏。也叫肺脏。
腑:中医把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叫六腑。见〖脏腑〗。
“感人肺腑”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某件事或某句话直击内心,让人鼻子发酸、心头一颤。比如老张在工地摔断腿,工友们自发凑钱帮他垫医药费,这种“雪中送炭”的真实故事,是不是比任何口号都更有温度?
成语为什么能成为情感表达的利器?看看这个例子:社区志愿者连续三年给独居老人送餐,风雨无阻。用“润物细无声”形容再贴切不过——没有惊天动地,却用细水长流的关怀浸润人心。这种坚持本身,就是最动人的语言。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类成语?记住这个场景:暴雨中陌生人共撑一把伞,送迷路孩子回家。这时候说“古道热肠”,比单纯夸“人真好”更有画面感。关键要抓住那些平凡却闪着光的人性瞬间。
有人觉得成语太老套?试试这个新用法:外卖小哥利用送餐间隙帮老人搬家具,用“举手之劳”轻描淡写地带过。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反而让温暖显得更真实自然。语言的生命力,本就该在时代土壤里生长。
最近在菜市场看到个细节:摊主王婶总给环卫工留新鲜菜叶,她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原来感人的不一定是大善举,那些扎根生活的智慧,往往藏着最朴素的温情。这大概就是成语千年不衰的秘密——用最简练的话,说透人间冷暖。
下次遇到暖心时刻,别光点赞。试着用成语当镜头,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动。当你说出“推心置腹”时,对方眼里的光,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样子。毕竟,语言不只是工具,更是丈量人性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