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ǎn rén fèi gān
成语解释: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繁体字形:感人肺肝
英文翻译:touch one deeply in the heart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肺: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人的肺在胸腔中,左右各一,和支气管相连。由心脏出来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肺动脉到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含有氧气的血液,经肺静脉流回心脏。也叫肺脏。
肝: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什么样的故事能称得上“感人肺肝”?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让人心里一颤、鼻子一酸的真实经历。比如一位母亲在暴雨天用身体护住婴儿,自己浑身湿透却笑着说“孩子没淋到就好”——这种超越本能的付出,瞬间就能戳中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有人问:“成语里的‘肺肝’为什么能代表情感深度?”其实古人认为内脏是情绪的发源地,比如“肺腑之言”形容真心话。当一件事能触动人的内脏器官,说明情感冲击已经穿透表层,直击生命最本质的部分。就像看到消防员冲进火场救出昏迷老人时,观众会不自觉地捂住胸口,仿佛自己的心肺也被浓烟呛到。
记得去年冬天邻居张叔的故事。他每天骑三轮车接送患病妻子做透析,零下十度的天气里把唯一的热水袋塞进妻子怀里。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搓着冻红的手说:“她手指能暖和点,我就有劲儿蹬车。”这种细水长流的坚持,比轰轰烈烈的誓言更能体现“感人肺肝”的力量——它不是短暂的感动,而是用岁月在人心刻下印记。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类故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情绪阈值被不断拉高。但当我在地铁站看到小姑娘蹲着给流浪老人系鞋带时,周围原本低头刷手机的路人纷纷停驻,有人悄悄往老人兜里塞钱。这种自发的善意涟漪证明,真诚的情感永远具有穿透钢筋水泥的力量。
如何让“感人肺肝”不止停留在感动阶段?关键在于把情感转化为行动。就像那位匿名捐赠奖学金的企业家,他不仅资助贫困学生,还定期手写信件鼓励他们:“别怕黑暗,星星总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发光。”这种将感动落地为具体关怀的行为,才能真正让温暖在人间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