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ǎn shēn fèi fǔ
成语解释:犹言感人肺腑。
成语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繁体字形:感深肺腑
英文翻译:touch one deeply in the heart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肺: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人的肺在胸腔中,左右各一,和支气管相连。由心脏出来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肺动脉到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含有氧气的血液,经肺静脉流回心脏。也叫肺脏。
腑:中医把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叫六腑。见〖脏腑〗。
“感人肺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贴切?举个例子,朋友在暴雨天开车绕路送你回家,你后来感慨地说:“那天的帮助真是感人肺腑。”这里的“肺腑”代指内心,强调这件事直接触动了你最深的情感,比单纯说“谢谢”更有分量。
有人可能会问:“感人肺腑和感动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像“后劲大”。比如纪录片里消防员冲进火场救猫的画面,当时你可能只是鼻酸,但深夜回想时突然眼眶湿润——这种延迟却深刻的情感冲击,才更接近成语描述的效果。
记得三年前邻居奶奶病重时,社区自发组织轮流送饭。她女儿红着眼眶说:“这些善意让我妈最后的日子充满温暖,真的感人肺腑。”这个例子说明,成语特别适合描述集体善意或跨越常规的帮助,比普通感谢更有穿透力。
有个有趣现象:现代人更习惯用“破防了”“暴风哭泣”这些网络用语。但我觉得“感人肺腑”像陈年佳酿,适合用在需要郑重表达的场合。比如在婚礼上,新郎说“岳父刚才的叮嘱字字感人肺腑”,既庄重又不失温度。
使用时要注意什么?核心是“真”。去年参观山区小学,墙上贴着“企业家感人肺腑的演讲”横幅,但孩子们连新课本都没拿到。这种名不副实的使用反而会让成语变味。真正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切实的行动。
最近重读《城南旧事》,发现作者描写保姆离世时写道:“宋妈收拾包袱的手微微发抖,那个画面多年后仍在我肺腑间发烫。”这种文学化的处理,既保留了成语的感染力,又增添了画面感,或许能给我们日常表达带来启发。
语言就像工具箱,每个成语都是特殊工具。当普通词汇无法承载情感的重量时,“感人肺腑”就像精准的螺丝刀,能拧紧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下次遇到直击心灵的事,不妨试试这个穿越千年的成语,或许能打开新的表达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