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lǐ bù róng
成语解释: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慨
繁体字形:天理不容
英文翻译:heaven and earth will not tolerate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容:1.容纳;包含:容量。无地自容。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2.宽容;原谅:容忍。大度容人。情理难容。3.允许;让:容许。不容分说。容我再想想。4.或许;也许:容或。辗转传抄,容有异同。5.姓。6.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笑容。愁容。怒容。容光。病容。7.相貌:容貌。容颜。仪容。整容。8.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军容。市容。阵容。
“天理不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连天地自然的法则都无法容忍”,常用来形容行为极端恶劣、违背基本道德准则的现象。比如有人故意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整片森林被毁、动物流离失所,这时人们可能会说:“这种行为简直是天理不容!”
有人可能会问:“天理不容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其实这里的“天理”并非具体条文,而是指社会普遍认同的善恶观念。比如古代故事中,某个贪官为了私利害死数百名无辜百姓,老百姓咬牙切齿时会用“天理不容”来表达愤慨——这既是道德审判,也暗含“作恶者终将付出代价”的朴素信念。
现代社会中,这个概念依然鲜活。假设某食品厂明知添加剂超标仍继续生产,导致消费者中毒住院,媒体报道时可能会用“天理不容”来强化事件的严重性。这时成语不再局限于字面含义,更像一把衡量人性底线的标尺。
有趣的是,“天理不容”常出现在集体情绪爆发时。比如某地发生虐待老人事件,街坊邻居围在一起议论:“对自己亲爹妈都能下手,真是天理不容!”这种表达既有道德谴责的力量,也隐含着对公序良俗的维护需求。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它跨越时代的精神内核。虽然现代社会有法律作为准绳,但“天理不容”反映的是更基础的道德共识——就像我们至今仍会为不公正事件感到愤怒,这种本能的正义感,或许正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成语的运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比如朋友开玩笑说“你把我奶茶打翻了,天理不容啊”,显然是在夸张化表达,这时候的“天理不容”已转化为带幽默感的社交语言,和原本的严肃含义产生有趣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