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bǐ yī huī
成语解释:挥:挥写。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涂改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3回:“老贼看了,连说:‘妥当结实,就劳贤契大笔一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签字等
繁体字形:大筆一揮
英文翻译:A stroke of pen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笔: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挥:1.摇动;舞动:挥手。挥舞。挥刀。2.拂去;抹掉:挥汗。3.抛出;散出:挥金如土。挥发。
“大笔一挥”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潇洒的,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通常形容人写字、签字或做决定时非常果断,甚至带点“不假思索”的意味。比如老板在合同上唰唰几下签完名,同事开玩笑说:“您这真是大笔一挥,项目就落地了啊!”这时候既有对效率的认可,也可能暗藏对决策过快的担忧。
有人可能会问:“大笔一挥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其实这得看具体场景。比如作家通宵写稿后把修改稿直接扔给编辑,编辑苦笑着说:“您这一挥笔,我又得加班改错别字了。”这里既体现创作者的洒脱,也暗示可能忽略细节。但如果用在历史故事里,像“李白大笔一挥写下《将进酒》”,那就是纯粹赞美才华横溢了。
有个有趣的对比:同样是签文件,新人财务哆哆嗦嗦核对半小时,老总却扫一眼就龙飞凤舞签字。前者显得谨慎但优柔,后者看似自信却可能埋雷。这种反差恰好揭示成语的核心矛盾——效率与风险并存。就像我上周帮朋友改简历,他催着说“别纠结了随便改改”,结果投出去才发现电话号码写错,真是“挥笔一时爽,纠错火葬场”。
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其实可以更灵活。比如看到同事三分钟做完PPT大纲,既能夸“效率真高”,也能调侃“你这大笔一挥的功夫,客户怕是要看得头晕”。关键在于把握场合的分寸感:紧急任务需要当机立断,但涉及重大决策时,或许该把“笔”握得再稳些。
最后分享个小观察:电子时代让“大笔一挥”有了新形态。我见过设计师在数位板上猛划两下就交稿,甲方盯着那抽象线条直挠头。这提醒我们,不管是拿毛笔、钢笔还是触控笔,挥出去的每一笔都该对结果负责。毕竟真正的潇洒,从来不是草率,而是心中有数的手起笔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