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bù xū chuán
成语解释: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名不虚傳
英文翻译:have a well-deserved reputation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虚:1.空;空虚:弹不虚发。乘虚而入。2.不符合真实情况:弄虚作假。3.不自满:谦虚。4.害怕;勇气不足:心虚。胆虚。5.副词。白白地:虚度。6.虚弱:气虚。体虚。7.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虚。8.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提到“名不虚传”,许多人会想到那些被反复验证过的好口碑。比如一家小饭馆,如果街坊邻居都说它“分量足、味道好”,你亲自去试了发现确实如此,这时候就能感慨:“真是名不虚传啊!”这种“说到做到”的踏实感,恰恰是这个成语的精髓。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事物能配得上“名不虚传”?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最近朋友推荐的网红书店。去之前我半信半疑:“不就是个拍照打卡地吗?”结果发现不仅装修别致,藏书质量也超出预期。这说明真正的“名不虚传”需要内外兼修,单靠营销包装很难长久维持。
在电子产品领域,这个现象更明显。某品牌手机被称作“续航之王”,如果用户买回家发现半天就没电,口碑马上会崩。但那些真正经得起考验的产品,就像我用了三年的降噪耳机,至今还能隔绝地铁噪音,这种“用时间说话”的硬实力,才是名副其实的底气。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名不虚传”的门槛其实在变高。以前可能靠口耳相传就能建立信誉,现在网友随手一个差评就能让泡沫破灭。不过这也倒逼着商家更注重品质,就像老家那间开了二十年的豆腐坊,至今坚持手工制作,街坊们大清早排队买的场景,或许就是对“名不虚传”最生动的诠释。
观察身边的例子会发现,那些真正配得上这个评价的,往往有个共同点:不追求短期爆红,而是把力气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就像小区里总被夸赞的物业经理,台风天通宵检查排水系统,暴雨后第一时间清理落叶,这些琐碎付出积累出的信任,远比挂在墙上的奖状更有说服力。
下次遇到被众人夸赞的事物时,不妨带着求证的心态去体验。若真能收获预期中的惊喜,那份“果然没让人失望”的满足感,或许就是生活给予认真做事者的最佳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