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rén zì wēi
成语解释: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时有危险出现而恐惧不安。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人人自危
英文翻译:everybody will be deterred by the danger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人人自危”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一种群体性的不安状态。比如,一家公司突然宣布裁员,但管理层没有透露具体名单,只模糊地说“优化结构”。这时候办公室里的氛围会怎样?同事们可能会互相试探、减少交流,甚至悄悄备份工作文件——人人自危的心理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后便难以停止。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状态真的只是因为外部威胁吗?其实不完全对。想象班级里出现偷窃事件,老师严厉要求“三天内主动认错”。即使大部分学生与此无关,但突然增加的监控摄像头、同学间莫名的猜忌眼神,反而让所有人变得敏感。这时候的人人自危,更像是由信任断裂引发的连锁反应。
那么这种心理状态是否绝对消极?我倒觉得它像一面镜子。去年社区微信群误传“超市即将封控”,瞬间引发抢购潮。有趣的是,当有人主动分享库存实拍图并呼吁理性采购后,恐慌情绪明显缓解。这说明人人自危的蔓延程度,其实取决于信息透明度和群体协作意识——危险信号有时反而能激活互助本能。
在当代社会,这种现象其实有了新变化。比如网络平台的“大数据监控焦虑”,用户看到朋友账号被封就担心自己触犯规则,即便根本没做违规行为。这种数字时代的人人自危,本质是对模糊边界的天然警惕。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在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平台规则,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网络行为的规范性。
面对这种群体心理,最重要的是找到平衡点。就像在登山团队中,当有人滑坠导致全体系上安全绳,此时的紧张感反而保障了后续路程的安全。关键在于把“危”转化为“机”,通过建立清晰的沟通机制和应对方案,让防备心理成为推动进步的齿轮,而非阻碍前行的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