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
  • zh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fēn bó zhòng

成语解释:分不出第一第二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不分伯仲

英文翻译:be on a par with

不分伯仲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伯:[bǎi]见〖大伯子〗。[bó]1.伯父:大伯。表伯。2.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老大:伯兄。3.姓。4.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仲:1.地位居中的:仲裁。2.指农历一季的第二个月:仲秋。3.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二:仲兄。仲弟。伯仲叔季。4.姓。

成语评论

哎哟喂,“不分伯仲”这词儿可太常见了,但你有没有想过它到底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形容两个东西或者人实力相当,难分高下。比如小明和小红考试都拿了满分,这时候老师就会一拍大腿:“这俩孩子,真是不分伯仲啊!”

等等,那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比赛里吗?嘿,格局打开!你瞧,隔壁王大爷和李大妈跳广场舞,一个动作行云流水,一个节奏精准带感,围观群众直接喊:“这舞技,绝对不分伯仲!”——你看,连日常娱乐都能用上,多接地气。

有人可能杠了:“那要是非要分个胜负咋整?”要我说啊,生活又不是打擂台。就像喝奶茶选珍珠还是椰果,有人偏爱嚼劲,有人喜欢清爽,口味不同而已,何必非得分个输赢?这种时候用“不分伯仲”,既夸了双方优点,又避免了火药味。

不过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社会动不动就搞排名比较。依我看,与其盯着谁更厉害,不如学学这个成语的智慧——承认差异的同时尊重平等。就像火锅里的毛肚和黄喉,你说哪个更好吃?根本就是不同口感的美味嘛!

最后唠句实在的,下次遇到势均力敌的情况,别光顾着较劲。拍拍对方肩膀来句“咱俩这水平真是不分伯仲”,既显大气又能交朋友,这不比争个脸红脖子粗强多了?记住咯,有时候“平手”才是最高级的赞美。

不分伯仲的造句

  1. 造句 两位追求者的才学、家世都一样优秀,不分伯仲,让她不知如何抉择。
  2. 造句 经比较,咬下的两块肉大小、轻重,铢两悉称、不分伯仲。
  3. 造句 来燕京的路上,周兵偶遇女鬼,大战之后,不分伯仲。
  4. 造句 与此同时,亚洲和拉美最好的医院也以其安全和质量而与富裕国家的医院不分伯仲,甚至略胜一筹。
  5. 造句 元旦那天全国各地均有震感,地震局发布声明:由于2014圣诞欢乐一波未平,2015元旦一波又起,两蛋相遇,不分伯仲,祝你元旦玩的开心,平安每一天!
  6. 造句 【吃水果必须知道8件事】1.每天1~2个水果。2.可放在两餐之间吃。3.能吃水果就不要榨果汁喝。4.不可用水果代替蔬菜。5.水果不分伯仲,变换种类吃即可。6.不能单吃水果做正餐。7.单靠水果减肥不科学。8.糖尿病人在血糖平稳情况下可适量吃低糖水果。
  7. 造句 在你情人节收到的花束中,那不起眼的康乃馨或许可以说是廉价的,不过它却和其他的奇葩异卉在进化地位上不分伯仲。
  8. 造句 当时早期的凯美瑞,一遇到引擎和传动轴方面的问题,工程师就会立刻解决。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凯美瑞的质量被视为与本田雅阁不分伯仲。
  9. 造句 其中有两种苍蝇,分别是拟食虫虻和大虻,这两种苍蝇在争夺世界上最大的苍蝇头衔时不分伯仲。
  10. 造句 综合最新民调,在佛罗里达州克里胜算稍高,爱阿华州布什较稳,俄亥俄州则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