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fēn bó zhòng
成语解释:分不出第一第二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不分伯仲
英文翻译:be on a par with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伯:[bǎi]见〖大伯子〗。[bó]1.伯父:大伯。表伯。2.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老大:伯兄。3.姓。4.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仲:1.地位居中的:仲裁。2.指农历一季的第二个月:仲秋。3.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二:仲兄。仲弟。伯仲叔季。4.姓。
哎哟喂,“不分伯仲”这词儿可太常见了,但你有没有想过它到底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形容两个东西或者人实力相当,难分高下。比如小明和小红考试都拿了满分,这时候老师就会一拍大腿:“这俩孩子,真是不分伯仲啊!”
等等,那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比赛里吗?嘿,格局打开!你瞧,隔壁王大爷和李大妈跳广场舞,一个动作行云流水,一个节奏精准带感,围观群众直接喊:“这舞技,绝对不分伯仲!”——你看,连日常娱乐都能用上,多接地气。
有人可能杠了:“那要是非要分个胜负咋整?”要我说啊,生活又不是打擂台。就像喝奶茶选珍珠还是椰果,有人偏爱嚼劲,有人喜欢清爽,口味不同而已,何必非得分个输赢?这种时候用“不分伯仲”,既夸了双方优点,又避免了火药味。
不过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社会动不动就搞排名比较。依我看,与其盯着谁更厉害,不如学学这个成语的智慧——承认差异的同时尊重平等。就像火锅里的毛肚和黄喉,你说哪个更好吃?根本就是不同口感的美味嘛!
最后唠句实在的,下次遇到势均力敌的情况,别光顾着较劲。拍拍对方肩膀来句“咱俩这水平真是不分伯仲”,既显大气又能交朋友,这不比争个脸红脖子粗强多了?记住咯,有时候“平手”才是最高级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