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fēn zhǔ cì
成语解释: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成语出处: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处事
繁体字形:不分主次
英文翻译:Regardless of primary or secondary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主: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预示:早霞主雨。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姓。
次:1.次序;等第:名次。座次。车次。依次前进。2.次序在第二的;副的:次子。次日。3.质量差;品质差:次品。这个人太次,一点也不讲究社会公德。4.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或氢原子的:次氯酸。5.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我是初次来北京。试验了十八次才成功。6.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途次。旅次。舟次。7.中间:胸次。言次。8.姓。
哎呦喂,说到“不分主次”这事儿,咱们生活中可太常见了!比如有人一边赶项目deadline,一边刷短视频笑得前仰后合——你瞅瞅,这是不是典型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时候啊,核心问题就蹦出来了:怎么判断啥是主、啥是次?
举个栗子,小明考试前通宵背公式,结果第二天困得连名字都写错。你可能会问:“公式重要还是状态重要?”(敲黑板)关键时刻的优先级,往往藏在结果里。就像咱煮泡面,水没烧开就急着下面饼,最后只能啃半生不熟的面疙瘩。
话说回来,有些成语活脱脱就是“不分主次”的代言人。比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不就是网购凑满减的翻版吗?为了省20块运费,硬生生多买了三件不需要的T恤。这时候啊,算账得算总账,别光盯着眼前那点甜头。
个人觉得哈,现代人特别容易掉进“伪多线程”的坑。我上周就干过这事儿:开着视频会议,同时回微信、点外卖,最后领导问意见时,脱口而出“来份黄焖鸡”。专注力才是新时代的硬通货,这话真不是吹的!
再唠个职场例子。同事老王总爱把PPT做得花里胡哨,结果汇报时老板只问数据。这就好比在火锅店拼命摆盘,结果客人只关心毛肚新不新鲜。核心需求就像指南针,找准了才能少走冤枉路。
最后给个小妙招:遇到事情先问“这事儿最怕什么结果?”比如写作业怕没按时交,那质量可以稍放;约会怕迟到,出门时间就得卡死。说白了,分主次不是做减法,而是给重要的事加杠杆。下次遇到选择题,记得掏出这个筛子抖一抖!